当前位置:首页 > 赤壁传奇 > 正文

京剧赤壁之战创作介绍?

2023-01-20 15:43:0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京剧赤壁之战创作介绍?

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08年开幕一周年之际倾力推出的一部原创力作,同时也是大剧院目前为止制作的唯一一部京剧剧目。该剧故事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一次完美结合。全剧以一千多年前的传奇战役“赤壁之战”为原型,讲述了中国东汉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蜀、吴两大阵营结成联盟、巧施妙计,通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军事谋略,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

《赤壁》在京剧传统“三国戏”的基础之上,秉承“继承传统、略有创新”的创作思路,一方面把握住传统京剧的精髓,另一方面融入着现代审美诉求,将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最大化的呈现。全剧唱腔荡气回肠、故事扣人心弦,人物塑造生动凝练、舞美创意出奇制胜,最终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风貌、展示出韵味悠长的中国意境。

迄今为止,《赤壁》已经上演了十余轮次,观演人数累计达到十余万次,成为国家大剧院久演不衰的经典院藏剧目,并且在中国文化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赤壁”现象。有艺术评论家认为:“《赤壁》就是京剧界的好莱坞大片!不仅坚守住了京剧的传统,更引入了崭新的元素,是国家大剧院带给观众的一大惊喜!”正是由于《赤壁》的成功,国家大剧院还打造出了专门针对儿童观众的“少儿版”《赤壁》,使该剧成为传承京剧文化、推广京剧艺术的绝佳范本。2009年,京剧《赤壁》的精彩视频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世界的窗口展现出中国文化瑰宝的动人魅力。2012年7月,《赤壁》还首度走出国门,远赴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布拉格三地进行国际巡演,在深受西方歌剧传统浸润的欧洲城市引发了京剧热潮,收获了热烈的反响和良好的口碑。

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东风,真的是诸葛亮借来的吗?

诸葛亮借东风,肯定的说是不可能的,《三国演义》小说中这样写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鬼神莫测的神机妙算而已。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几个作者重点描写的主角,关羽、诸葛亮、周瑜、赵云等人都有夸张的描写,包括曹操,这其实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重新编绘再创作的一部小说,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文学加工。如: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被描写成为了一位奸雄。再比如,周瑜是一位儒将,《三国志》记载:,

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就是说周瑜非常大度,还精于音乐,有时候即便是喝了酒,厅上演奏的音乐错了,周瑜都能听出来,不断地回头去看演奏音乐的人,说明周瑜非常有才华,可《三国演义》就把周瑜描写成为了心胸狭隘之人,还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病死的。

不得不佩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些历史碎片巧妙地糅合在历史小说中,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还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之大,让人们都忘记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赤壁大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为了能火烧曹操的战船,演绎了诸葛亮借东风的传奇故事,但这个故事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是作者重点描写的人,肯定得有主角的光环,于是,作者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借东风”。如果诸葛亮能借来“东风”,那诸葛亮一念咒语肯定能扫平天下,刘备也不需要哭哭啼啼辛辛苦苦得来打江山了。

无论作者如何妙笔生花,历史就是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就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意思是《三国演义》写人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到一种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就如妖怪一样。而关羽特别爱多说些好听的话,义勇的话,经常可以看见。

不是,是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而不是“借”来的东南风。

不是。诸葛亮只是懂得天文地理知识,能够夜观天象得知未来几天的天气,诸葛亮提前算出那天会刮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

并不是真的诸葛亮借来的,诸葛亮也不会法术,他只是会看风向大概能推断出来近几天可能有风还是有雨,从而尽早安排军队。

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诸葛亮夜观天象看出来的。

三、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概括: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扩展资料: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

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

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董厥守剑阁。后接姜维之军入关。董厥黄皓之事。维献计守剑阁。厥问成都如何?维言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诸葛绪领兵杀至关下,被维大败。

钟会离剑阁二十里下寨,绪自来伏罪。钟会力斩之。后被劝勉乃将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将其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

邓艾大怒,乃引十数骑来见会。会令帐上帐下列武士数百人。

艾准备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径取成都,会笑艾不智。

艾偷过阴平小路,兵临江油城。江油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其妻自缢身死。

艾接阴平小路诸军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蜀人飞报入成都。后主闻知,拨成都兵将七万与武侯之子诸葛瞻。诸葛瞻命长子诸葛尚为先锋。

艾命师纂邓忠星夜径去绵竹。

瞻于锦竹木刻孔明遗像吓败师、邓二人。

瞻多谋、尚勇猛大败魏军。艾先以书降之,瞻不降。后瞻中艾之计,败退绵竹,令人往东吴求救。吴主令丁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蜀。

瞻见救兵不至,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尚见父死于军中,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艾因此得了绵竹。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写的不好,把很多原作的精髓都去掉了。希望能帮到你。

我只有全文的,我的作业,不知成不成

暑假,重读《三国演义》,把我带回了那个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年代。

词曰: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英雄倍出的乱世。有一心力匡汉室,安抚臣民的刘备,有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诸葛亮,就连那心狠手辣,生性多疑的曹操也不失为一个英雄,还有张飞、关羽、吕布、周瑜、赵云、黄盖、司马懿……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终于在公元一八四一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动摇了它的基础,直接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生存。黄巾起义军虽然在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罪恶的东汉王朝也无法再维持全国的统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又起兵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后来又废刘辩而立献帝刘协。王允设计杀死董卓,而董卓的部属李催、郭汜之辈又大杀王允和其他官僚。从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以后,决定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分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了统一。

《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些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人物。

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着重大作用,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有谋略有才干,同时也狡诈残暴。

关羽“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表现他万人敌的“勇武”,“临江会”、“单刀会”突出他凛然不可犯的“神威”,“刮骨疗毒”写他沉着的“大丈夫”气概。

诸葛亮的智慧和他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七星坛祭风” “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定军山显圣”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诸葛亮是个谨慎、谦逊、严于责己的人,他忠于刘备和刘禅,为了报答“三顾茅庐”和“临终托孤”的知遇之恩,他“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刘备告诉庞统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 ,吾以忠;每与操反。”描写同一事件上曹、刘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可见他施行的“王道”“仁政”多么的虚伪.。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各有特色,用不同的战术解决不同的战役。

袁曹官渡之战,袁绍有七十万大军粮食充足,且具有地理上的有利形势,曹军只有七万,粮食将尽,在地理上也不利。但由于曹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袭击袁军存粮之处,火烧粮草,一战而胜,乘胜在下,各个击破,取得击溃和全歼主力的胜利。官渡之战,强弱双方的转化在于认清形势正确发出指令。

天蜀彝陵之战,吴军连败十余阵之后,陆逊下令不许迎战,即使蜀军在阵前“辱骂百端,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睡或坐”,也坚守不出,采用战略退却的方针,促使蜀军向骄傲,焦躁,疲惫,松懈,轻敌方面转化,以至刘备“移营夹江,横占七百里,下四十余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造成吴军战略反攻的极好条件,结果刘备全军覆没。有时退让一步,不是儒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火烧赤壁”、“水淹七军” 、一是火攻,一是水攻,采取两种不同战术,都是根据天时、地形和特定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曹丕发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攻打蜀、汉,引起全国震惊。由于诸葛亮善于分析实际情况,了解每一路将领的才能、特点,地形的险要,以及他们内部的矛盾关系等等,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和措施,终于化险为夷。这就是著名的“安居五平路” 。

三国的百变风云变幻,改变的是朝代,不变的是历史。词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却要铭记心中。人生在世,但学生前事,又何计身后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