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赤壁之战 > 正文

赤壁之战的详细信息

2023-01-09 08:05:42  来源:网络   热度: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

战前分析长坂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问计,荀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_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兵力变化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

A

《三国志・鲁肃传》(应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合传,下同)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

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C

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应该还是只有原实力。

编辑本段战争形势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A、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五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编辑本段曹操行军路线1.进攻路线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A、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是从许昌全线出击,基本是以压制性的态势进击荆州,也正是这个态势吓跑了刘备,唬降了刘琮。

而曹操的进攻路线基本如下:

许昌―新野(樊)―襄阳(另派文聘防御江夏)―当阳―江陵―巴丘―赤壁。

2.败退路线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如果两个记载吻合,那么“华容道”和“云梦大泽”应该是一个地方。三国时的华容道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而云梦大泽应该理解为包括南到洞庭湖,北到江陵的大片沼泽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那么是不是《资治通鉴》和《英雄记》的记载根本就是错误?

我是这样看的,曹操从乌林途经华容,虽然中间路难行甚至迷路,但最终他们到达巴丘,并退到江陵。

《通典》记载:“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败之处。”《括地志》记载:“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两处:一个是今天的岳阳,另一个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烧船的巴丘应该是岳阳巴丘;《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的那个“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的巴丘应为江西崇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许昌―新野(樊)―襄阳―当阳(长阪追击战)―江陵―巴丘―赤壁(败)―华容道(云梦大泽)―巴丘(烧船)―南郡―谯。

编辑本段孙刘联军行动路线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这个记载已经很详细了:

新野――襄阳――当阳(败)――汉津――夏口(汇合周瑜)――赤壁(胜)――华容道――南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也比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乌林――江陵。

两军的汇合应该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编辑本段赤壁鏖战 时间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开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据江陵。那么赤壁之战发生在几月呢?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

《后汉书》记载: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

这样看来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发生的赤壁之战。

但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记载的却是十月(注十二)。

另有《三国演义》所说的十一月:

孔明曰:“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风息,如何?”……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教子龙驾小舟于南岸边等候”。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如果按十月说,则赤壁之战其实可以说是场遭遇战,因为曹操十月才占据江陵,而同月战役结束;其次,按十一月说,则看似不早不晚,但遗憾的是,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小说所写,可信度自然无法与正史相比;而根据最俱权威的《三国志》,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爆发的赤壁之战,只不过这种观点有点与其它记载矛盾。

《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明年使于谯”,可见合肥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经结束,那么如果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这个时间内曹操还能从荆州跑到合肥,实在太紧张了,时间上根本解释不通。

但是,《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有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十五丙申小寒,三十辛亥大寒。闰十二月壬子朔,十五丙寅立春。”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是闰十二月的,这样一来,一切紧张的时间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十月一说,则与《三国志》其他记载颇矛盾。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说明曹操在占据江陵后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来稳定局势的。(注:稳定局势要用一两个月时间太夸张了,战机稍纵即逝啊。三国志记载贾诩曾建议曹操占领荆州后休养军民、稳定新占领地,但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可见曹操是不愿意在荆州拖太久的,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贾诩这么说等于是犯曹操攻下汉中后没能迅速进攻益州同等错误。)

而《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盛寒”应解做隆冬,而十月很难被称为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另外,十月之说并非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明确表示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而是模糊记载,是有回旋余地的,估计也是两部书的作者对于这个时间存疑,但没有下定论。

综上所述,十二月应为最俱权威,最为合理的解释。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个月份是:从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赤壁之战的参战人数也是夸大之一,《三国演义》说曹军一共83万,实际没有这么多,附一张双方兵力对比表――

曹方:

西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2.5万(新降军,其中数千人在运输船队未到赤壁);

北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1万(新降军);

荆州防御及后勤部队:2万人;

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个方向,1.5万人;

(荆州新投降陆军:3.5万,在进行整编中,没有参加作战的迹象,其陆军大将蒯越也不在任何一支部队中,而是被曹操升官调到朝中去了。)

孙刘联军:

周瑜军团――号称3万人,其中精锐水军1.5万人以上,但总兵力三万可能不足,因为周瑜死时移交的兵力只有四千,就算三万人里有周家的部曲,其余将领所率士总和也没有两万多人;

刘氏兵团1.5万人到两万人之间,其中水军近1万人;

孙权的支援部队1万多人;

东线防御部队1万多人(分别抵御曹军的三路牵制性进攻部队)。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参战兵力是西路进攻兵团4万5千人,其中新投降的荆州水军2万人。孙刘联军为周瑜军3万人,刘备军没有参战(仅在曹军撤退时才投入追击)。

《三国演义》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直到现代,赤壁之战仍然是三国时期标志性的事件,最为人所知。2008年,其事迹被改编成电影《赤壁》。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

过程

南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

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

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以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南下,以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他是以“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不久,刘表在八月间病逝,而曹操接受了荀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另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徒都监护军,护张辽、于禁、张A、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军。刘表之子、继位荆州的刘琮知道这消息后,接受了蒯越、韩嵩及傅巽等游说,投降曹操;当时已为九月,曹操到达新野(今属河南省)。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的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编辑]曹刘争逐参见:长坂坡之战

在渡河至襄阳时,刘备麾下诸葛亮曾劝他夺取襄阳,但刘备不忍心,继续南走,另派关羽率船队从水路前进。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走江陵,但刘备不愿意。刘备既南走,刘琮麾下王威本劝刘琮反口,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不接纳。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来到近江的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派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而自己则放弃辎重,亲与曹纯、曹休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讨刘备。

起初,在江东的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借为刘表吊丧,而实际上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鲁肃到达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知道了曹操南下,于是日夜上路;待至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出。鲁肃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劝说刘备与孙权连合,刘备听从,转向东行。然而追了一日一夜急行三百余里的曹军在长阪追上刘备,当时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士兵少。现在曹操到来,刘备便弃妻子,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于是夺得刘备军马、辎重、粮草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女儿。由于甘夫人与还是婴孩的刘禅未能跟着一起逃走,于是赵云走回北保护他们撤退,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走,暗示赵云投曹,刘备却断言不会,对赵云十分信用,最后赵云亦成功将甘夫人与刘禅救出。另一方面,张飞率领廿骑负责断后,先拆下桥,在水边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得以逃生,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退至夏口。

而曹操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他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侯者就有十五位,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而刘璋见曹操已得荆州,于是遣兵送交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曹操便以接收回来的荆州水军作资本,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接纳他的建议,裴松之亦认为贾诩之说“未合当时之宜”。曹操便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

[编辑]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示意图

在夏口,诸葛亮自荐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向孙权求救。诸葛亮到达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将法游说孙权,孙权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不能匹敌,于是诸葛亮先说明刘备的军力:“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然后分析出曹操的败处:

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

北人不习水战;

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肯定可以取胜,并明示而后三分天下,与吴打曹的形势,孙权于是立即答应,派周瑜、程普前往帮助刘备。

不过,当时曹操形势甚盛,以张昭为代表的东吴群臣主张投降,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势力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曹操送来劝降书,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恐吓意味极重。所以在军事会议上,张昭为首的群臣建议投降曹操,孙权不置可否;鲁肃趁孙权如厕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不足以采用;又说他自己迎曹操,还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没有地方容下曾为一方之主的孙权。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又表示认同鲁肃的话,鲁肃于是再建议追回往鄱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回来后,亦认为应当抗曹,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与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

天气盛寒,马无藁草;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

舍弃鞍马,不习水战,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于是孙权心意坚决,并当众拔剑切下桌角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兵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

在曹营,许多人都认为孙权不敢抵抗曹操,会杀掉刘备,而从曹操的劝降书中亦透露出这种想法,但程昱却认为正因孙权之名未足而令人惮忌,而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必会资助刘备,用刘备之名来对抗曹操。后来孙刘联盟,程昱估计无误。

战前双方部署情形

曹操军方面,部署情形,如下:

长江方面,自江陵出发向夏口前进:汉丞相冀州牧曹操军师荀攸 长吏陈矫 太中大夫贾诩 丞相军师祭酒董昭军师祭酒王粲 丞相西曹掾陈群 丞相东曹掾徐宣 参丞相军事华歆、王朗、裴潜、刘广、桓阶、和洽虎骑宿卫军许褚 豹骑宿卫军曹休 龙骑宿卫军曹真 荆州水军都督蔡瑁 荆州水军副督张允 横野将军徐晃 长水校尉任峻

汉江方面,自襄阳出发向夏口前进: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率襄阳水军虎威将军于禁丞相主簿赵俨奋威将军程昱丞相军师祭酒杜袭丞相军师祭酒袁涣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A平虏将军朱灵折冲将军乐进扬武将军路招奋威将军冯楷

后援与支军广陵支军,自淮阴入广陵攻吴郡威虏将军臧霸东城支军,自东城入历阳攻丹阳郡平东将军陈登合淝支军,自合淝攻庐江郡破虏将军李典信阳支军,攻江夏郡之北征南将军汝南太守李通襄阳支军,屯襄阳、当阳厉锋将军曹洪奋威将军满宠江陵支军,屯江陵征南将军曹仁曲部将牛金虎豹骑宿卫军曹纯军粮督运典军校尉夏侯渊许都留守侍中尚书令荀前将军夏侯橇羰刎┫辔鞑苻虼掮┫喽苻蛎d丞相主簿司马朗

孙权、刘备联军方面,如下:

孙权西征军 左都督周瑜 右都督程普 赞军校尉鲁肃 丹阳都尉黄盖 承烈都尉凌统 长水校尉孙匡 当口令甘宁(丁奉、苏飞属之) 横野中郎将吕蒙 中郎将韩当 宜春县长周泰 奋威校尉全琮 鄂县长胡综 督军校尉吕岱 征虏将军豫章 太守孙贲 竟威校尉陆逊 武猛校尉 潘璋 扶义将军朱治 裨将军 彭泽太守吕范

后援及守军柴桑守军,屯柴桑给事朱桓广陵守军,守京口、江西及广陵 左司马顾雍 丹阳太守孙静 武卫校尉孙桓 历阳守军,守横江、当涂左长史张昭横江将军严鼐芈ぶ兴韭碇罡痂

刘备军左将军豫州牧刘备、主骑赵云、从事中郎麋竺、麋芳、孙干、简雍、刘琰、伊籍、刘封等,屯樊口关羽,屯夏口张飞,屯鲁山刘琦,守平靖、武胜、大胜三关及应城、应山诸葛亮,前往江东游说,后随周瑜军队返回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夏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在沿江东弄时,已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对岸的孙刘联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刘备军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等继续留守,而以满宠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抢夺荆州

赤壁战后,曹操带兵退回北方,从此致力经营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亦开始为自己的势力而进攻曹操之地。

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却中计退兵(详见第一次合肥之战);周瑜等亦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吴军先锋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以后双方处于对峙,吕蒙后来曾说:“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可见亦因内部矛盾,令江陵久攻不下。

另一方面,刘备于是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南下荆州南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今湖南永州),四郡投降,拔擢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于是再到江陵帮助周瑜,向其以张飞及一千人借得二千兵,派关羽、苏飞等到夏水等阻绝曹仁逃路。但江陵久攻不下,而乐进、徐晃与满宠又前来夏水、汉津讨伐关羽。关羽于是撤退,刘备另遣他绝北道,切断襄阳与江陵间的通道。汝南太守李通率众来击,亲自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曹仁军,勇冠诸将。终于,曹仁被迫撤退,周瑜进驻江陵。孙权┟荑の峡ぬ兀唐瘴橄奶兀嵛鹧籼亍6荑ぴ蚍止哺醣竿妥ぁP纬商煜氯值某停於ㄈα⒌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