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秋外传 > 正文

《春秋外传》是哪部史书的别称

2023-01-07 11:22: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春秋外传》是哪部史书的别称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它记载西周周穆王至东周贞定王(约公元前967―前453)五百余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事。这部书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是左丘明。 《国语》侧重于记言,并以此评价人物的高下和政治的得失,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的政治变化,故又称为《春秋外传》。

《国语》是分国记载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某些可以传世的语言的书。记言也记事,记载当时的人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某种历史事件的具体环境中所说的那些话。所以也是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990年到公元前353年,前后538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左传》和《国语》都是左丘明所作。早于班固的司马迁也说过: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引自《岳麓书社-白话国语》)

是的! 史书>汗青 或者汗青>史书19还有几个告诉你:西子》西施 京口》镇江

二、《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著,因为相传为左丘明所写,所有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春秋》应该是编年体吧…《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但是跟左丘明好像没有关系啊,《春秋》又称《左氏春秋》。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著作。因为相传为左丘明所写,所有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楼上回答有误,《左传》是编年体,而不是国别体。

左传

三、最著名的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是哪几本书?

编年体:《史记》、《资治通鉴》。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二十四史》。

编年体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编年体有春秋,他是孔子所著,有一本专门给他注释的书叫左传,初中课本中曹刿论战就是选自左传。编年体的还有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所著记录了战国到五代的事件

国别体有战国策,分为12国是西汉的刘向所著

记转体有史记,一共130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十表八书由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事情初中课本中,陈涉世家和周亚夫军细柳都选自史记

编年体:《资治通鉴》

国别体:《三国志》

纪传体:《史记》

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比如《国语》即是。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编年史――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编年体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左传》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国语

《国语》: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国语

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国语》与《左传》、《史记》不同,作者不加君子曰或太史公曰一类评语。所以作者的主张并不明显,比较客观。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战国策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34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纪传体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