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之浩劫 > 正文

概括幽径悲剧的内容?

2023-01-13 12:37:4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概括幽径悲剧的内容?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

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二、十年浩劫为什么叫艰辛探索

十年浩劫长期持续和几经反复,使人们对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厌倦情绪越来越强烈。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有所改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的迫切要求。十大以后,党内围绕着动乱与反动乱、篡权与反篡权、整顿与反整顿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三、求教:罗布泊的变迁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罗布泊曾是一个西北内陆的湖泊,现在是一个干湖,但对于她的变迁不甚了解,想了解具体的情况.

解析:

位于新疆若羌县东北部的罗布泊,作为我国曾经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作为南疆大地上一颗已经逝去的璀璨明珠,历史上有过它辉煌灿烂的一页。它扼守丝绸之路要冲;它孕育了世界闻名的楼兰……在它的周边,至今仍不断发掘出早期人类文明的遗存。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再提到这曾经“沙鸥祥集,锦鳞游泳”的天堂、曾经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人间仙境时,无不在其前面加上诸如“死亡之海”、“生命禁区”之类恐怖的修饰。那么,这个有着数百万年历史的,曾经水量丰盈、广达千里的浩瀚大湖为什么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变成了一个干涸的“大耳朵”了呢?人类活动在这其间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楼兰遗址

古罗布泊诞生于距今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其面积约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随后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形成了几块洼地,其中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块洼地由于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江河依地势源源注入,天长日久最终形成湖泊,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罗布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其中因其特点而命名的有“坳泽”、“盐泽”、“涸海”等,因其位置而取名的有“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人们对它的称谓渐趋一致,叫“罗布淖尔(蒙语,意为百水汇集的湖泊。) ”。与人间的世事变幻、朝代更迭相同,罗布泊的历史一样经历了几衰几荣。先秦时期,罗布泊因湖水丰盈浩瀚,当时人们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汉代,史籍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到了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 *** 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便陷入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在清末, 罗布泊水涨时也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使其的水域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1931年,人们测得罗布泊的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1941年,在苏(联)制1/50万地形图上,标明罗布泊的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罗布泊的水面积仍有2570平方公里,是现在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的两倍以上;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罗布泊北岸考察时,见到的还是烟波浩渺、水鸟成群、风光如画的景象,南北过往的候鸟都要在湖区作短暂的停留,觅食饮水。但是这时,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惊人相似的是出现了一场另一种意义上的――

“十年浩劫”

现在一提到“十年浩劫”,人们不假思索就会联想到“文革”,那场史无前例的“人灾”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跌到了崩溃的边缘。好在及时拨乱反正,又经励精图治,“雄鸡”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对于罗布泊的那场“十年浩劫”,却使得我国这个历史上著名的西域大湖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导致罗布泊消失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历史上,注入罗布泊的江河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同时祁连山的部分冰川融水也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据历史记载,当年塔里木河的总水量可达189亿立方米,汇入罗布泊的总水量可达203亿立方米,是1957年塔里木河49亿立方米水量的4倍多。但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类在罗布泊各水源河流域内进行了盲目大规模的农垦,仅塔里木河流域内耕地就由1949年的35万公顷扩大到1994年的77万多公顷,耕地面积扩大了近一倍。与之配套还兴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如1958年在罗布泊的第二大水源河孔雀河上建成的普惠大坝使得该河此后基本终止了向下游的输水;又如挖掘了总长度达1088公里的各种渠道(图4);再如修建了总蓄水量达30多亿立方米的大、中、小型水库共206座等等。这些水利设施截流了原本流入罗布泊的河水,罗布泊仿佛一位被抽干鲜血的病人,生命已是危在旦夕。但更为可悲的是,被人类所掠夺走的、承载着罗布泊命运的生命之水,却因平原水库的渗漏、当地炎热干燥气候的高蒸发量及人为的不珍惜等因素,许多都被白白地糟蹋了。到了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的竣工致使水库以下的塔里木河断流,它给了已奄奄一息的罗布泊最后致命的一击。随即,仅剩450平方公里水面的罗布泊彻底干涸。

近年来,有人提出通过重新注水恢复罗布泊水乡泽国原有风貌的设想。但是,专家们经过调研、论证后认为:为罗布泊蓄水除了可能增加一处景观外,基本上没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原因如下:

――罗布泊各水源河的水资源状况不佳,或无水可调或难以为继。

――以往盲目兴建的众多水利设施对于罗布泊水源河流域的数十万公顷已开发的农业用地尚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为保障满足罗布泊蓄水的需求而摒弃这些设施,那么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也势必会因无水灌溉而被废弃,而以此为生的人们也将随之背井离乡、另谋生路。损失太大了。

――罗布泊地区属于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7.4毫米,年蒸发最却高达2902毫米。这对于浅碟形湖盆的罗布泊来说,即便是恢复了湖水面积,在如此大的蒸发量下也很难维持。

……

这就是说,未来罗布泊的面貌将一直是大面积又尖又硬的盐壳外加无尽的风沙。

报应不爽

研究发现:在内陆,由于湖泊水体的热容量远大于陆地,因而使得湖区周围气温的日比较温差和年比较温差减少,具体给人的感受是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又因为湖区存在着水陆的热力差异,因此在较大的湖区也能形成类似于海陆风的“湖陆风(一种依照白天从湖面吹向岸边,夜间从陆地吹向水面规律周而复始的气流运动)”;此外,在湖区的下风方向,由于有水面源源输给的丰富水汽,也使得降水量大幅度增加。针对这一现象人们得出结论:湖泊的存在对局地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学术界将这种影响称为湖泊效应。

历史上的罗布泊水量丰盈,水面达数千平方公里。因此,那时的罗布泊气候宜人,水草丰美,光热资源丰富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它不仅因此成为沙漠中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获得了良畴美土的美誉;还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人为对自然生态环境毁灭性地破坏,随着罗布泊的干涸,人们收获的是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现在的罗布泊是我国最干旱的一角,酷热、干旱、风沙成为当地气候的主宰。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不少地方终年滴水不降,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每年大风日数约在100天左右。严冬时节,罗布泊的气温一般都在―20℃,比绿洲地区还要低5℃,是南疆平原最冷的地区之一;炎炎夏日,罗布泊的干旱与酷热则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罗布泊地区已经成为生命的禁区,被形象地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的变迁

明鉴古今

仅仅几十年间,无节制的人类活动就把罗布泊这样一个丰饶美丽的水乡泽国变成人迹罕见的“死亡禁区”,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这里,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早已代替了如镜的湖面,终年呜咽如泣的风声似向上苍控诉着人类无知的恶行。面对干涸的湖床,看着塔里木河下游大量因缺水而衰败的胡杨林,体验了罗布泊地区气候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扪心自问: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

(中央电视台《今日气象》栏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