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十二封印 > 正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好词佳句

发布时间:2023-06-28 20:02:31 来源:网络 作者:

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 《谈读书》为什么读书?启篇便开始谈青年人读书最大的借口就是没有时间。

便说出聚沙成塔的道理,然后在列举出名人们抽空读书的例子。增长学问,不进则退。

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学校的课本范围狭窄,不一定符合你的天性;课本不适合培养兴趣。

读什么书?读书要选择,值得读得书不多。谈书的书不必读。

列举了外国青年人读的书,和自己读的书。最后其实并没有答复,因为因人而异,不能全靠指导,要自己探索。

如何读书?作者只提了两点: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需读两遍。先快读,后慢读。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见解。《谈动》烦恼是一种病态。

哲学与人生观无济于事―缺乏修养。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

违反自然,烦恼才趁虚而入,要排解烦恼,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谈静》(感受)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赋,一半也由于休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出趣味态磨郑。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旋绕。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要身体力行,所谓“君子求诸己”。《谈十字街头》学术思想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之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俗化。

老游耐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佛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祈财求子的三姑六婆和秃头肥脑的蠢和尚。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顽劣的人。

围着你的全是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

无论你走哪一条,结果都是悲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

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浮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的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中去。《谈多元宇宙e69da5e887aae799bee5baa》多元宇宙: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顶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的标准测量乙宇宙的价值。但是“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帆颂往忽略的道理。

“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的价值标准只是真伪。“美术的宇宙”的价值标准只是美丑。

“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纯真,不能问是否应该。从生物学观点看,生殖对于种族为最大的利益,而对个体则为重大的牺牲。

带有重大的牺牲,不能不兼有重大的引诱,所以性欲本能在诸本能中最为强烈。“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虽不必定要不能相容,但在实际上往往互相冲突。

“恋爱的宇宙”中,往往也可以表现出最伟大的人格。我时常想,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

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谈升学与选课》“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资廪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

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察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算作第二等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倘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哲学和历史,须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不尽然。

《谈作文》音乐、运动和作文。列举了很多文章的大家,写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是一改再改,日积月累的观察和训练。

我想是希望青年人,不要把写出好文章当作一种天赋,而是当作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不可言传,可言传的全是糟粕学文如学画,学画可领帖,又可写生。

临帖是指读书,是模仿。每人总度过几百。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摘抄和赏析,赏析50词左右 一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在闲暇时可636f70797a686964616f以寄托心神。

书是读不尽的,且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须慎加选择。尤其不要养成读新书追求时髦的风气。

读书方法基本两点:一是,值得读的书至少两遍,第一遍快读着眼大意与特色,第二遍慢读,以批评态度衡量内容;二是,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采和你自己的意见,不仅有助记忆,而且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其他方法,可自己体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所以,生活的方法与目的在于孟子说的“尽性”,从动的中间寻出生活快感。

三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感受也可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在生活仓皇扰乱的潮流里,能雍容应付,忙里偷闲,闹中习静。

四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煽动人“类我类我”,比方我欢喜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喜欢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自成一种特殊阶级,吧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

这种学者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青年人在谈爱国谈革命之前,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五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社会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我伸张的。

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而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六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恋爱真纯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往往境过则情迁,这是冒名恋爱,实则纵欲。七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第一桩事是生活,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

“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言。比如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始祖,他在大学却是教文学的,近如罗素,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都能登峰造极。

西方大学者大半都能同时擅长几种学问。八学文如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临帖也不可一笔购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所谓临帖在多读书,但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功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需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九纯任理智的世界中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纵然说道德,也是问理的道德,而不是问心的道德,前者迫于外力,后者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规范虽与事实不同,而却不能不根据事实。问题是,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是根据自己的希望。

十舞台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世间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不免差误时光。

这些毛病都在于“摆脱不开”,这是人生悲剧的起源。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文章之术在知遗漏,生活也是如此,要知所遗漏。十一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

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本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同时也易生流弊。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愈稀罕。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这般来去匆匆地看《蒙娜丽莎》了。

十二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语录 1,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2,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3,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4,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5,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6,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7,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如果纯任理智,则宗教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而冥感灵通全是迷信。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男女的结合只是为着生殖。

8,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9,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10,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4.《给青年的12封信》在谈作文一文中作者认为写好作文的关键靠什么, 一说到作文,对于小学生e79fa5e98193e4b893e5b19e而言,这可是学习上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每每谈虎色变,畏惧不已。

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可每当谈到作文教学时,大凡都是采取漠然的态度,总感觉在此问题上束手无策。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生活的天地不够宽广,自然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记流水帐就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

但是,小学作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语文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该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这似乎成了许多语文老师最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最近几年教小学语文的经历和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形,在这里和同行们来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愿和同行共同商讨、斧正。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最好的催化剂。只有让学生积极了,主动了,乐写了,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习惯,一种挑战了。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学生乐于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写作最重要的前提。

1、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现在的学生好胜心其实都很强,而且还极爱表现自己。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而不能抑制其发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多挖掘学生作文上的闪光点,文章里哪怕是一段、一句甚至一词,只要学生用得好,老师都得加以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尝到被人肯定的快乐的滋味后,那么,自然对写作就会多了一份喜悦,少了一份排斥了。

同时,多多提供让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像举办班级习作园地,把优秀的段、篇章张贴上去,供学生欣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像我们中小现在举办的幕阜风报刊,还有县、市举办的征文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写作也就不再是我怕写作,而是我要写作了。

2、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只有走近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才能体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也才能写好丰富多彩的生活来。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学生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就会腹中空空,脑中无物,毫无写作之本。

因此,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去体会。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景物的文章时,我便带领学生到学校前面的河堤上倾听潺潺的流水声;到宽阔的田野里欣赏金黄的麦浪,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到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去领会青松的坚韧,白杨的挺拔;到空旷的草地上,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让学生在美景中漫谈,畅游,细细品味,让这美丽景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尽情放飞。如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会活灵活现,真情实感了。

3、让新资源走进课堂,激发写作兴趣传统的写作教学,无非是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习作的要求,和提纲式的写作模式,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模式把作文写完整来。这样的作文教学,简直像一滩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紧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的思维,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新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多媒体,它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让真实的生活在屏幕上再现,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过,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应促使学生注意观察,这样写作,那一幅幅生活活泼的图片,那一首首勾起记忆之弦的歌曲,那一场场扣人心弦的画面,便会牢牢地刻在学生们的心上了,那么,接下来的写作,便会思如泉涌了。二、鼓励学生平时善于积累。

平时,写作课上,每当学生写作时,眼睛呆呆地叮着题目,半天都写不出来一两句话的时候,我便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回答,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像常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可写,学生当然写不出来了。

因此,脑中很快闪现了两个应对的词语积累。下面,我以我班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几方面的积累方案。

1、从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自古文人墨客,对阅读可是情有独钟。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起着很大的影响。

但自从电视、电脑等形形色色的媒体出现后,学生们对阅读更是避而远之,有个别钟爱者,也只是翻看一些花俏的漫画、故事书等。因此,作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开展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

如说故事大赛,比比谁摘抄的好词好句多,名言名著大比拼,朗诵演讲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能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从日常的生活中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书上看到的事情,远及不上自己亲身体验的。例如,指导学生以《第一次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之前,我会布置学生回家跟随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5.《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摆脱》、《谈在罗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和《谈人生与我》。

这是《谈读书》的内容: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

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展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

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

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

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胃口。

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

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一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谈到这里,我还没有答复应读何书的问题。老实说,我没有能力答复,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

所以我现在不敢答复你应该读何书的问题。你如果要知道,你应该去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

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

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单方,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6.《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原文是什么 朱光潜/谈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的朋友,光潜/谈动

朋友: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忧来无方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彷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那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吧,请留着这付「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要征服自然,得服从自然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不感觉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

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那能由你放声大哭?吃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着成一部《少年维特的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7.《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书怎么样 书本封面

本书其实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从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他在《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上,发表了总题为《给一个中学生的信》的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