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骄2 > 正文

京城三公子之首中国镖头--陈永青资料?

2023-01-31 15:20:43  来源:网络   热度:

京城三公子之首中国镖头--陈永青资料?

陈永青,中国・天骄特卫 要员保护机构(G S A:Genghis Security Advisor)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出青年企业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兵转业,转业后就读北京清华大学总裁班研修。天骄特卫成立至今已为众多知名企业家、艺人、明星提供过安全顾问服务。陈永青关注复转军人群体,为复转军人提供就业平台,深受社会好评,天骄特卫被业界称为中国保镖界的“黄埔军校”。

人物头衔:

一生只做一件事:全力改革中国保镖行业专业化发展――陈永青 中国:北京天骄特卫(GSA)创始人兼董事长; 中国:天骄特卫(GSA)要员保护特训营 总教官中国:安全顾问服务创始人; 中国:要员保护(职业保镖)第一教官 以色列:Ipc国际反恐组织成员;

以色列:ISA国际要员保护组织成员; 中国民间反恐安全培训专家;

获得荣誉:

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非官方安保服务机构资质; 2008年:当选《特种兵》杂志“杰出复转军人”。 2009年:当选《商界》2009年“十大青年企业家” 2009年:建立中国安全顾问服务行业新标准 2010年:创办国内首家安全培训机构《北京天骄特卫安全防范技术培训中心》 2010年:成功拿到了上海世博会官方以外的唯一安全服务机构资质。 2010年:当选财富人物杂志“杰出青年管理人物”荣登7月封面人物。 2010年,成功打造中国首家《一站式安全服务》新概念。

天骄特卫 以色列(20张) 2011年,成为以色列国际反恐组织I・P・C唯一华人成员。 2011年,获颁以色列国家安全学院I・S・A“国际要员保护精英训练营”优秀学员称号。

中国所有古代帝王你都喜欢哪位?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最伟大的帝王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撕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没有力气在做战了,强壮的青年大概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妇。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眼看着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据。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羯族、鲜卑族是白肤色人种。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打个比方这要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严重得多。因为入侵的异族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 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琉球群岛归降隋朝。他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 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都极端排斥汉人,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力行的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鲜卑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 “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爱春秋,爱中华】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 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杨坚开创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尽管只有37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却超过了以往。唐朝到630年才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为盛唐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朝是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短暂的隋王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大运河、科举制度、义仓的创立。

中国古代十位我认为最伟大的帝王

第一位 秦始皇(前250――前210),姓嬴,名政,中国第一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创始人。

虽然老秦的缺点是刑法苛虐,致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男子力耕不足粮赋,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同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极其为严重.

好的方面是: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灭朝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549年春秋战国各诸侯混战的局面。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虽然修建长城让国家民不聊生,当然也包括他修宫殿.但是那个皇帝不好大喜功.别给我说那些什么明君.自己好好想想就知道了我没有愿望任何一个人.

第二位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巩固统一成果的措施。他加强中央行政机构的领导,设立三省六部;又改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改革府兵制;重颁均田令;制定新刑律;新铸五铢钱;统一度量衡等。他使用得力的大臣高颖、杨素、牛弘、苏威等,坚持以农为本,兴修水利,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发展。文帝又开通广通渠,以便漕运交通,在长安建大兴城,并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材。仁寿年间,全国户口增到七百万户,仓廪充实,社会安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结束了中国从公元317到589年近300年各族争战,并且北击高句丽让其势力得到遏制.但是的高句丽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第三位 成吉思汗(1162~1227)结束中国从(907年-1279年)一共372年中国到处分裂的局面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位 康熙(1654年-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时间是(1661-1722)。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表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遇必隆、鳌拜四大臣共辅政,年号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历水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蜀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标票拟圣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了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的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事实上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面三刀次发起东准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侵略边境问题,得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永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生平简介】

康熙帝,(1654-1722)名玄烨,全名爱新觉罗・玄烨,系顺治皇帝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url圣祖康熙帝,是18世纪前后中国伟大的封建君主,他执政61年,使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繁荣与发展,促进了满蒙汉等民族的血缘与文化的融合。

【基本情况】

在与清廷关系密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和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年尽8岁的玄烨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康熙”。

玄烨是个天份极高、坚韧顽强的少年,即位后每日读书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16岁时,他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把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战争和鳌拜圈换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统治期间,解决了长达8年的吴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战争,收复了被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我国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同时,又以出征蒙藏,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编纂《明史》、《全唐诗》《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康熙也有保守的一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按语】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在位之初,国家外有重患,内有沉疴;他离位之时,已入康乾盛世,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之一。可惜的是,他未将个人对西学的爱好转化为一种国家政策,他的子孙不失勤勉但一个比一个平庸,中国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家族列表】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1、父亲顺治皇帝

2、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3、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4、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5、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6、妻子: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_,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i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干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干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干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干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胤、胤禄、胤|,胤|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胤礼。

襄嫔,高氏。一子,胤I,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胤祜。

静嫔,石氏。一子,胤祁。

熙嫔,陈氏,一子,胤禧。

穆嫔,陈氏,一子,胤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胤|。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胤祺、胤K、允。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7、子女:

(1)儿子(按出生顺序) :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A,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i,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G,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T,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K,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他永远离开了整整四十七年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能睬淄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_,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m,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I,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t,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胤G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2)女儿 :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康熙的八大贡献】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yōng)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

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而且,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

临大事,有静气。青年天子玄烨在

皇太极----清朝十二帝中最伟大的皇帝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十二帝中的第二位皇帝,是大清王朝的创立者。皇太极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对清王朝的历史贡献,是任何一个清朝皇帝都无法比肩的。然而,人们一谈起清王朝来,首先想到的却是康熙和乾隆,偶尔也会想到老汗王和雍正,却很少有人会记起皇太极,皇太极对清王朝乃至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贡献被人们忽略了,或者说是被遗忘了。

金、清王朝统治沈阳共十九年,十九年中,努尔哈赤和顺治祖孙二人占了两年,皇太极却长达十七年。皇太极的十七年,是后金政权摆脱困境迅速发展的十七年,是大清王朝真正奠基的十七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十七年。

正是在这十七年中,皇太极将大金改为大清,登基称帝,严格说,他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正是在这十七年,皇太极设立了三院八衙门(六部两院:吏、户、礼、兵、刑、工及都察院、理藩院)等政府机构,制定了有清一代几乎所有的典章制度,如诸王、贝勒、大臣的等级官服和礼仪称谓,甚至细到规定了大臣们门前栓马柱的数量,这些机构和制度为有清一代所遵循,即使有变化,也是在皇太极基础上的改变;

正是在这十七年,皇太极将一个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后金政权,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大清帝国。他平定朝鲜,征服蒙古,统一东北,五次大规模入关征明,将大清的影响推至中原腹地,就连万里之遥的西藏都弃明赴沈阳朝拜,在皇太极的治下,蒙古正式划入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如果说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的话,那么,努尔哈赤和他的子侄们便是女真政权的开创者。当然,我们不能将努尔哈赤比作李渊,但我们却完全可以将皇太极比作李世民。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建立大金,进军辽沈,开疆拓土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但用***的话来说,他是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稍逊风骚的一代天骄。而皇太极不但重武功,更重文治,武功卓著,文治更有建树。

纵观皇太极一生的治国方略,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残明、联蒙、优汉、易俗。在八字方略下,他绘就出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历史画卷。

一、卓越的政治家

继位之初,他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残酷镇压的作法,变单方面的镇压为以怀柔为主镇压为辅的策略,实行满汉分屯居住,释放奴隶,编户为民,加速封建化过程,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为封建生产关系,极大地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快将大金国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困境中摆脱出来。

他注重文治,尤尊儒教,他改进女真文字,大量翻译汉家典籍,下令女真子弟除骑射外必须读书,他本人亦身体力行,每日习汉家经典不辍。在他治下的十七年,曾举行四次科举,辽东士子几无遗漏,都被他吸收到女真政权中。他凭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利用汉官们忠君理念,设六部,定礼仪,成功地解决了三大贝勒与之同肩并坐汗权虚悬的局面,实现了南面独尊,直至受群臣拥戴称帝,由一个农奴制国家的大汗变成了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建集权皇帝,避免了因努尔哈赤去世有可能发生的国家分裂。

他务于勤政,几乎是事必躬亲,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锦州前线。

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不忘女真是以少驭众,对八旗贵戚的奢侈之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就连代善和代善的儿子也不放过。

他以身作则,勇于在群臣面前自责,并多次鼓励群臣直谏。其身正,不令而行,正因为他的率先垂范,他批评起贵戚来,才能理直气壮,被责者大都心服口服。

二、杰出的军事家

面对明朝的三面围剿,他继位之初,便首先以朝鲜为突破口,用兵朝鲜,解除了后顾之忧。接着,他联合蒙古各部,击溃了曾一度称雄草原的成吉思汗后裔――林丹汗,迫其远遁,最后客死青海。他出奇兵绕道蒙古,千里奔袭,从明朝防守薄弱的河北迁安一带的长城突进,直逼京城,用反间计,借崇祯之手,除掉了炸伤努尔哈赤的明朝大将袁崇焕。

在他有生之年,已五次大规模入侵中原,每次都给明以沉重的打击,明朝这棵大树已被他残倒。他生擒张春、洪承畴、祖大寿等,明朝的名将几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他建立蒙八旗、汉八旗,有清一代的军事组织,在崇德年间,得以确立,并为后世所沿袭。

他注重军纪,每次命将出征必三令五申,有犯者皆严惩不贷,他更注重攻心,以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具备的博大胸怀,招降了洪承畴。他等了祖大寿整整十年,最后终于招降了祖大寿,为后来吴三桂的降清奠定了基础。对俘虏的明德王和监军道张春,他一律恩养之,一养就是多年。

如果上苍再假皇太极几年,坐在燕京产城金銮殿上的就不是福临,而是皇太极,也就不会出现多尔衮、鳌拜等这些勋贵弄权的现象,更不会出现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中原民众也许会少遭受许多苦难。

当然,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难免有玩弄权术,利用迷信手段,愚弄民众,甚至错杀无辜等缺憾,但瑕不掩瑜,对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来说,这些毕竟是小节。

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仅仅活了五十二岁,用汉官祖可法和张存仁的话说,带着“大业垂成”的遗憾走了,走的非常突然。

皇太极的思想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

多尔衮是在皇太极亲手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努尔哈赤驾崩时,多尔衮还是个未成年的少年,仅十五岁。从那时起,他追随皇太极左右,在皇太极的影响教育下,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年,成长成为一个能征善战颇有眼光的年青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进入燕京产后,他联蒙优汉,很快平定了中原,顺治年间所有的治国方略,都是皇太极既定方针的再现。人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也是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实现的。辅佐康熙的是皇太极爱妃孝庄皇后,一个蒙古女子,十三岁的时候,便嫁给了皇太极,庄妃的所有治国理念都是在皇太极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康熙前半生的成功,绝对是皇太极思想的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女真人在文化方面是个十分落后只知骑射的野蛮民族,其实,这大错特错了。女真人早在唐朝时便在黑龙江流域创造出了灿烂的东北文明,他们建立的渤海国被当时称为海东盛国,国都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是当时仅次于长安的东亚第二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与唐朝几乎相同。

宋朝时,女真人第一次入主中原,这是他们第二次整体融入中华文明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女真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女真文字虽然消亡了, 但作为文化的主体意识并不会完全消亡。尤其是到了皇太极时期,由于皇太极本人的重视和大批汉官的归顺,女真的文化很快跨越了一大段历史断层,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没有皇太极,后金真就有可能被迫退回大山中,没有皇太极也就没有后来的康乾盛

世,皇太极是一位继往开来, 承先启后,功泽盛世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早年】唐太宗于开皇十八年(599年)在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

炀帝大业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遂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亲自指挥了三场大战役:一、破李轨,平定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王朝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王朝的大后方;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军事集团,取得了唐代统一战争决定性的胜利。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贞观之治

1. 含义: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贞观年间为公元627~649年),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2.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3.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用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

编辑词条

唐太宗,一代大帝,品行很好,能够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实属不易。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且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是后代人模仿的典范。秦始皇,若没有他,中国历史上不会出现第一个帝王,中国也不会统一到一起。

比较欣赏汉光武帝、唐太宗,因为他们不但政绩出色,而且待人宽厚,以仁义治天下,即使是出于政治需要,在当时也已经很难得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