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武易 正文

李白赞赏三峡的诗句,赞美的是哪一座峡,用一个字来概括

发布时间:2023-08-24 15:51:17 来源:网络 作者:

一、李白赞赏三峡的诗句,赞美的是哪一座峡,用一个字来概括

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李白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李白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 皆道扬雄才可观。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 采秀行歌咏芝草。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千峰夹水向秋浦, 五松名山当夏寒。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此中岂是久留处, 便欲烧丹从列仙。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闻君往年游锦城, 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夫子工文绝世奇, 五松新作天下推。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荆门浮舟望蜀江 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二、请教一句诗解“乖期方积思”,不知道是出自哪首诗,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首诗,全诗是什么的请告知

乐府诗不是很好找,李商隐代表就是七言诗,这首诗不难,第一句就是一个互文,说男女各自驾舟相会。后一句形容女子漂亮、苗条。第三句“乖期方积思,临醉欲拼娇”说两人分别很久,见面了格外相思。最后是作者的态度,采苓唱和秦台萧都是男女相亲的典故,采菱唱也就是采莲曲,秦台萧是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用来代之男女比翼双飞。该诗讲究字句的锤炼,语言精练华美,音韵和谐,对仗精工,用语浅近、质朴自然。

这在李商隐诗里还是比较好懂得的,李商隐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寄托遥深而措辞婉曲。清人叶燮评其七绝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其实不止是七绝,其它的也多是如此。其诗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甚至造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内涵,使后人难以准确地解读,像其“无题”诗就是典范的作品;其七绝寄托遥深,婉曲精丽,耐人寻绎,堪称晚唐绝唱。

李商隐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以及婉约词的艺术风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七步诗》,《鸟鸣涧》,《浣溪沙》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意和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鸟鸣涧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浣溪沙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