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国传奇 > 正文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的前世今生)

2023-01-10 08:50:25  来源:网络   热度: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的前世今生)

西域在中国人眼里一直是一个充满着危险又神秘富饶的地方。葡萄美酒夜光杯、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描写西域的诗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

张骞通西域后不久,大汉骑兵威名远扬,汉帝国兵力空前昌盛,西域各国纷纷遣使长安,上表服从。汉帝对于这些臣服大汉的小国也是来者不拒,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命郑吉担任第一任都护。自此,东到玉门关,西至巴尔喀什湖,北到天山的广大地域就被正式列入大汉王朝的管辖范围。

西域三十六国指的是今玉门关以外往西的亚洲地区的一个统称,实际上在汉初时期西域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几个小国,到了张骞出使时期,通过弱肉强食规则,西域先后存在了36个国家,所以统称“西域三十六国”。

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比较出名的有鄯善(楼兰)、龟兹、乌孙、于阗等。这些小国在中国历史书籍上出现的次数比较频繁。但时至今日,这些国家都早已不复存在,或消失成疑,或成为中国一县市。

别看“西域三十六国”名声打得响,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有多大,实际上这三十六国都小得可怜。人口破万在西域算是大国,小的国家只有几十户人,最多的有七八万人,大多数都是千户左右,也就是咱们乡村与乡镇的规模。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西域地区成为“小邦林立”的状态,为何不会出现“大一统”王朝?其实这和西域的地理环境有关,西域不像中原地区草肥土沃,总的面积虽不小,但是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却很小,往往都是一片绿洲养活一个国。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距离汉朝已经过去了两千余年,“西域三十六国”还有多少在中国境内?

完全在中国新疆境内的有 龟兹、焉耆、于阗、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纡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疏勒、莎车、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单桓、蒲类、蒲类后、西且弥、东且弥、劫、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车师尉都、车师后城、渠犁 。

实力最强劲的乌孙国则有一部分在新疆,其余部分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还有一些不在中国境内的“西域三十六国”: 大宛、大月氏、 Y 宾、无雷、滑国 等。

这些古国如今大部分都成为了中国新疆的一个县,咱就不一一去做介绍了,挑几个比较有名的讲一下。

大月氏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与其联合围剿匈奴,然而张骞大月氏没找到,却找到了后来的西域三十六国。大月氏人是生活在中国的西北一带的游牧部落,与匈奴是世仇。

匈奴崛起后,经过匈奴冒顿单于和军臣单于的连续打击,大月氏人被迫西迁。经过长途跋涉,大月氏人来到今天阿富汗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著名的贵霜帝国。由于大月氏人已经在西域稳定下来,不愿意再卷入争端。汉朝与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的计划没有成功。没有盟友的帮助,只能由汉朝自己保卫北方,这也是汉武帝连续讨伐北方的原因。

乌孙

乌孙是三十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极盛时期国土面积也比较大,如今在中国新疆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乌孙与大月氏人一样,都是在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都是在匈奴的打击下被迫西迁。关于乌孙,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乌孙在被匈奴单于冒顿灭亡后,乌孙王子猎骄靡成了冒顿的养子。猎骄靡不忘仇恨,逃出匈奴的掌控,成功复国。

跟匈奴有血仇的乌孙在汉朝时一直是汉朝的盟友。

龟兹

在西域各国中,龟兹是唯一能与乌孙一决雌雄的国家。如今的龟兹大概位于我国新疆的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之间。汉朝和唐朝的都护府都在这里。龟兹人口在西域是最多的,这里商贾来往如织,还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在这里聚集,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文化中心。

焉耆

焉耆是西汉对抗匈奴,唐朝对抗突厥的前线军事基地。焉耆如今的位置是新疆焉耆县。在西汉时,这里的人口也有万余人。而在打败西突厥后,唐朝把位于焉耆的北庭都护府迁到了碎叶城,之后焉耆就逐渐衰落了。

于阗

于阗位于天山脚下,塔里木盆地的南部。现在是以出产玉石出名的和田市。两汉时,于阗最为发达,人口数万人。于阗的佛教氛围浓厚出名,很多游记对其浓厚的氛围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大唐西域记》。

楼兰/鄯善

楼兰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的位置位于当时的大湖罗布泊的隔壁。楼兰在汉朝时是人口破万的西域大国。楼兰王因杀害汉庭使者被灭国而出名。楼兰国之后改名为鄯善,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七大强国之一。

疏勒

疏勒是汉朝在西域的重镇,现位于喀什市疏勒县。由于疏勒是汉朝通往天山以南的重要通道,也是草原民族通向西域的主要通道。所以汉朝和匈奴在这里发生过多次争夺战,疏勒是汉朝安西都护府向西扩展的前线根据地。在东汉时,掌控西域几十年的班超也以疏勒为自己的行营。

如今的三十六国早已不复存在,这些“袖珍”小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汉书・西域传》

大流士三世与波斯帝国的命运因为什么会紧紧相连?

历史上各个时代,总是不缺乏英雄的出现,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中,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事迹,比如古希腊时代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利用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的人,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使得这一光荣并未延续下去。

马其顿帝国(或亚历山大帝国)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亚历山大大帝也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天才,但同样他所继承的马其顿王国,在他父亲手中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强盛的基础,除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外,甚至还打造了一支终于自己的强大军队,以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在位期间,每打下一寸土地,亚历山大大帝都要抱怨:

难道我父亲没有准备给我留下一点土地征服?

亚历山大大帝

相比起来看,在马其顿王国崛起的时代,古希腊城邦几乎奄奄一息,经历过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的古希腊城邦,衰落之势已经无可避免,而当时远在东方的波斯帝国,才是亚历山大大帝堪称强大的对手之一,波斯帝国虽然经过了一系列内部混乱的局面,但波斯帝国君王大流士三世继位以后,却成功稳固了形势,他将成为亚历山大大帝最强大的对手。

盛极而衰――波斯帝国前世今生

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过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波斯帝国也是如此,早年在波斯这片土地上是亚述帝国在管理,随着亚述帝国不断的衰弱,在这片领土上崛起了三个国家瓜分了原来的亚述帝国,而占据波斯高原的则是米底王国,米底王国统治时间并不长,大约100年的光景,就被居鲁士二世领导的波斯人推翻,由于奠定了波斯帝国的强盛,居鲁士二世后来骄傲的宣称:

“我,居鲁士, 乃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居鲁士二世(或居鲁士大帝):波斯帝国的建立者

不过居鲁士二世在拓展疆域的过程中身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波斯帝国政权交替并不十分稳固,继任君主相继被弑,直到大流士一世继位后,才稳固了政权,通过改革手段,大流士一世不断的加强手中的权力,并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队伍,随后这支队伍不断的南征北战,极大的拓展了波斯帝国的疆域,然而等到大流士一世去世,波斯帝国很快又陷入内部纷乱之中。

居鲁士二世去世后,波斯帝国陷入到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之中

大流士一世其子薛西斯一世被臣子阿尔达班杀死,其孙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继位后又杀死了阿尔达班,结果等到其子继位以后又被其弟杀死,波斯帝国的帝位传承彻底陷入死循环,加之此前大流士一世时期希波战争中失败,因此波斯帝国这一时期整体进入到一个衰颓的阶段,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波斯帝国仍然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

波斯帝国随后挑起的希波战争,更是大大消耗了国力,造成了帝国衰颓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波斯帝国不仅与斯巴达开战,甚至还在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在位期间(公元前343年)征服了埃及,但阿尔塔薛西斯三世本身十分残暴,统治并不得人心,宦官巴戈阿斯毒杀了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后又毒杀了其子,最终选择扶持大流士三世继承了波斯帝国帝位,而他本身是波斯帝国王室的旁支,大流士三世也成为了波斯帝国的末代君主。

势均力敌――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三世宿命之战

一提到末代君主,或许总是会想到荒淫无道、无所作为等等,事实上大流士三世本身并非一个庸碌无能的君主,早年他就跟随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南征北战,据说其本人身高近2米,为人孔武有力,曾因战功而被授予亚美尼亚总督职务,逐渐成为朝廷重臣,不仅如大流士三世登基以后一系列举措,使得原本已经衰颓的波斯帝国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流士三世(壁画)

巴戈阿斯原本的打算是除掉了波斯王以后自己掌权,却选错了对象,大流士三世很快继位将权力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除掉了巴戈阿斯,并平定了一系列的叛乱,当然如果没有亚历山大大帝的话,大流士三世绝对应该属于当之无愧的雄主。事实上就是直到亚历山大大帝亲自率军征讨的时候,波斯帝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仍然要超过马其顿王国。

希波战争虽然消耗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但仍远超过马其顿王国

波斯帝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大流士一世时代奠定的基础,国王拥有对全国军队的指挥权,不受地方行省总督的干涉,然而随着波斯帝国日暮穷途,这些限定的规矩也被打破,甚至于在公元前356年波斯地方行省总督公然起兵反对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并且还招募了一支希腊雇佣军,然而阿尔塔薛西斯三世最终平定了全部的叛乱。

波斯帝国堪称是最大倚仗的军队――希腊雇佣军

其中希腊雇佣军被打散以后,一部分归顺了马其顿的腓力二世,而另外一部分则投降了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希腊雇佣军首领蒙农也是在这一时期效力波斯,并于后来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大流士三世继位以后,蒙农就是波斯帝国倚为柱石的大将,在小亚细亚的军事行动给亚历山大三世的进军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蒙农去世后,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以波斯帝国失败而告终

蒙农帮助波斯帝国延长了几年寿命,但很遗憾也只有几年而已,波斯帝国到了末期以后,地方行省的权力已经大大的增加,而蒙农也不过是外来户而已,并没有什么威望,因此他的建议很难被这些地方总督所采纳,因此波斯帝国惨败的结局也就无法避免,不过从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来看,双方至少是势均力敌的态势。

日暮穷途――伊苏斯战役的惨败

亚历山大大帝很明显的感觉到,马其顿的军事实力还处在下风,所以与大流士三世正面决战绝对是一个愚蠢的决定,而从事实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如此,格拉尼库斯河战役结束以后,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选择直接与波斯军队正面交手,至少他很快知道大流士三世集中了十多万的兵马,准备在战场上与他一决雌雄。

亚历山大大帝意识到了波斯帝国仍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

为此在攻克小亚细亚以后,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路线忽然改变,转而向南进攻埃及,这也是亚历山大大帝战争史上用兵最冒险的一次,显然之所以如此冒险,是因为他发现,波斯帝国的海军实力非常强,至少比马其顿要强,如果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不顾一切与波斯帝国死磕,那么背后的波斯海军就能随时切断他的补给线。

伊苏斯战役双方行军线路

但亚历山大大帝向南进攻埃及,同样也是兵行险着,因为从他绕路的痕迹来看,大流士三世也完全可以趁着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的同时,再一次切断他的后路,以大流士三世军事素养来看,不会看不到这一招妙棋,果然当亚历山大大帝深入埃及腹地以后,大流士三世果然集中了波斯帝国的优势兵力将亚历山大大帝切断。

伊苏斯战役

其实就从兵员动员能力来看,大流士三世时期的波斯帝国无疑也是最强的,他可以很轻松的集结起十数万大军(有的史书上说是60―100万有些夸张了些),而且当中还包括部分希腊雇佣军,趁着亚历山大大帝进军埃及的过程中,大流士三世充分采取了避敌锋芒的策略,并未选择直接与马其顿大军交手,而是攻占了伊苏斯,切断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路。

高加米拉战役结束后,波斯帝国损失了巴比伦,但仍保有大部分的东方行省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就是,伊苏斯一战大流士三世溃败,除了亚历山大大帝本人无与伦比的天赋以及军队的素质外,运气也颇为重要,大流士三世选择了一个最不适合自己作战的战场伊苏斯,这是个靠海的地方,严重影响了波斯大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只能在狭窄的地方列阵,这给了亚历山大大帝一个绝好的机会。

大流士三世最终被叛徒出卖,也或许是处于敬佩,亚历山大大帝最终处死了出卖大流士三世的叛徒

可即便一战损失了几万大军,但大流士三世毕竟也算是一代名将,他充分的收拾精神,准备下一次的作战,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大流士三世就又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而且在充分汲取了第一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大流士三世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可惜的就是,高加米拉一战大流士三世虽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但最终还是惨败于亚历山大大帝,而自己最终也被部下出卖被俘,不过亚历山大大帝充分的尊重了这位老对手,将出卖他的部下五马分尸。

波斯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