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 > 正文

红楼梦里宝玉和那块石头有什么联系?

2023-07-29 20:04:16  来源:网络   热度:

贾宝玉和石头的关系密切,一玉一石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成为了贾宝玉难以跨越的鸿沟,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我们先来讲讲玉与石的关系,再谈贾宝玉在贾府所处的环境,最后探讨贾宝玉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玉与石的关系

《红楼梦》中,青埂峰下女祸补天的石头,幻化成一块美玉被神瑛侍者携入凡尘。由石成玉,这样独特的情节,曹雪芹可谓是独具匠心的。一玉一石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矛盾的产生成为必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玉和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自古以来,玉器在我国倍受欢迎,古人从玉石的物理特性中提炼出象征意义,并不断强化将玉与德行关联起来,把玉推上了一个极高的象征品格和情操的地位。特别是儒家以玉喻君子之德,这种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封建社会,尤其是被当作至高权力的象征时,以玉玺的形式出现,更是把玉的地位推上了巅峰。

但是,特别注意的是,玉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吃也不能喝,它本身的意义是被人们所赋予的,是一种被社会化了的文明产物。如果离开人类文明的尺度,失去世俗的价值判断,玉作为石的一种,只不过是一块好看的石而已。王国维说“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

因此玉的品性,从儒家的角度上讲,它是积极入世的取悦于世俗的象征。

而石头的品性则刚好与玉相反,它是自然本源,石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化时代的意义。比如原始社会,人们用石打造成工具,也是最早的人类崇拜的物象之一。

产生石头崇拜的关键因素在于,它是某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石头都有孕育生命的象征意义。西印度群岛的人们认为石头具有丰产的作用。在印度北部的一些地区,不育的女子认为他们的祖先生活在石圈里,只要献上祭品,并摩挲这些石头,就可以拥有生育的功能。同样,我国四川摩梭族也有一种名为“久木鲁”的灵石,在传说中也有孕育生命的象征。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便是从石头中生出来的。可见,石能生人的观念,可能孕育生命的象征,在民俗文化中有一定的共识基础。

我国古代文人更是以石自况,引石自喻,太湖石在众多文人的推崇下名震天下。因此,不难看出,石头的象征及品性,它是带有自然原始性,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与儒学崇尚的世俗性相比,它与佛道思想相近,也可以理解为出世的隐遁的逍遥的。

贾宝玉在贾府所处的环境

贾府的繁荣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贵族所拥有的权力之上的,人与人之间从原始生命的角度来说,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但是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将人的出身地位与权力的大小联系起来。有些人一出生就将万千宠爱于一身,贾宝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来到贾府的。

他身上的通灵美玉代表了他在贾府的社会性,使他拥有了玉的品性,也是封建社会所看重的道德规范,也可以说,这是他的显性基因。而这块玉本身是由石幻化而来的,所以他身上又有石的品性,追求生命原本的自然性,我们看到在书中,他倍加爱护被摧残的生命,在他的眼中,富有青春活力的生命充满了美感,因此他又是博爱的。

可以说,他是集玉性与石性于一身的人物。石性是他生命的本真,成为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他生存的环境却是玉性的世界。周围的人,上至父母,下至小斯丫鬟,思想中所崇尚的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政治观念,根本无法理解他“疯癫”的言行。正如小厮兴儿对他的评价:

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

从作者到至亲,对他的描述都是负面的,什么“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等等,这都是在表现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并且看上去毫无价值。因此,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怪物”。

那么正常的玉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就是甄宝玉那样的,作者一真一假的写法,将贾宝玉与甄宝玉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甄宝玉只是在儿时如贾宝玉一样,随成不断的教化,他已经完全升级成为玉性的代表人物,读四书五经,走仕途之路,满嘴经济论道。这样的人生,恰是贾府所欢迎的。

在书中,最鲜明的将玉性与石性形成强烈对比,莫过于“木石同盟”与“金玉姻缘”的角逐,将贾宝玉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应该也是作者所崇尚的世界观。

所以,贾宝玉在贾府的环境,因为一人兼具的玉性和石性而陷入人生的矛盾之中。

贾宝玉的悲剧人生

如上所述,由于贾宝玉所处玉性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是社会的主导环境,以一己之力与尘封几千年的封建观念相搏,好比鸡蛋碰石头,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作者并没有像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一样,给贾宝玉一个完美的结局,并且这种悲剧性结局又是不可避免的。

在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套路中,其主流思想还是将儒家思想放在首位的,男女主角只不过只是遭受一时的磨难,但这种磨难通过外界力量的救赎,人生都可重见光明。创作者所崇尚的价值观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或提升,《红楼梦》的思想性本身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在书中一再贬低社会主流价值观,将人性闪光的一面呈现出来。贾宝玉追求的人生可以说是一种“自己说了算”的人生,突现个性和人性化的世界。他想要走的路,是世界上本没有的路,在那时,走的人太少,还没有办法形成路。封建社会的没落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因此,我们也看到在作品中,贾宝玉的同盟者只有林黛玉一个人,其他所有的人,下人思想麻木不仁,主子们都是享有贵族特权的,谁肯拱手将权益放弃。除了林黛玉,所有的人都希望成为贾府的顶梁柱,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尽管贾宝玉拥有缔造生命的石性品格,但力量悬殊太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

综上所述,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借鉴来理解小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