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梦幻国度 正文

孤悬大西洋南部发达的新西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发布时间:2023-02-20 19:09:57 来源:网络 作者:

孤悬大西洋南部发达的新西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有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公里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不到27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1%,国土长1600公里,东西最宽处宽450公里。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两座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面积就超过26万平方公里。

新西兰平原狭小,河流短而湍急,航运不便,但水利资源丰富。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南岛的库克峰海拔3754米,为全国最高峰。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让新西兰素以“绿色”著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

新西兰人口不到500万,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新西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高达4.3万美元,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新西兰又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一个发达国家,也许孤悬海外一词说的就是它,因为它方圆一两千公里没有一个邻国。离它最近的邻国就是的同宗兄弟国澳大利亚。

早在17世纪40年代,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就发现了新西兰,想要登岛却遭到原住民毛利人英勇抵抗而未能成功。隔了130多年后的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库克成功登岛,同时宣布新西兰归属英国。到了1840年,英国人才跟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签署了《威坦哲条约》,从此新西兰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作为老殖民者的英国人一向都很霸道,以往基本都是先把原住民消灭光,再强占土地,最后直接划归为殖民地。对新西兰怎么如此“温柔”是因为当时在新西兰的欧洲殖民者不过两千多人,而毛利人有十万之众,且毛利人强悍善战,因此英国人不得不温柔。条约主要规定:一是毛利人享有土地所有权,如果要出卖所有权必须优先卖给英国君主;二是岛上新生者全部归英国人管辖;三是毛利人也可以享受英国国民一样的权力。

这个条约让英国人合理合法、毫无争议地占有新西兰,也被视为新西兰建国的基础性重要文件。足见英国人的智慧和毛利人的幸运。正因为这样毛利人免遭大规模杀戮,传统文化也得保留传承。所以说,新西兰是所有殖民地中最干净的一个。而其他地区殖民地的原住民,像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那里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统治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都被消灭光了。

这样在新西兰的文化中,毛利人文化得以延续传承,也成为现在新西兰的一大特色文化。所以新西兰就有英语、毛利语、手语三种官方语言。而且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我们中国人有时不理解为什么英国及其他欧洲人总能发现新大陆、占领好多地盘。其实这与欧洲人具备的探险精神有直接关联,他们不愿坐守田园,勇于探寻外面的世界,发现新的领域,不至于在人过多的地方抢着可怜的食物。这也许是欧洲人骨子里固有的东西。

新西兰是个美丽的国度。其中位于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是在南阿尔卑斯山包围下的一个美丽小镇。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万多,可谓人烟稀少的城市。它依山傍海,到处都是美丽,到处都有美景。而且四季分明,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碧空如洗、艳阳高照,秋季到处可见红黄色的树叶,冬天皑皑白雪,仿佛进入到童话世界。

还有商业中心城市达尼丁,面积有33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3万。一座苏格兰风格的城市,古色古香,美轮美奂。达尼丁火车站是当地一座地标性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外表精致,内部富丽堂皇,让有进入王宫之感。

人间天堂:新西兰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似乎违背了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则,拥有忘记了飞翔的鸟、憨态可掬的珍稀企鹅、随时出没的海洋精灵与古老的大型鳄蜥…

第一次去新西兰旅行的人,很难不被它独特的风景、多样的物种吸引。在这片最晚被人类“染指”定居、远离大陆的遥远海岛之上,有着许多有趣的动物、珍稀的植物。

新西兰成为“动植物天堂”,是因为没有毒蛇、原生大型哺乳动物等“猛兽”。在这座违背了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生存规则的国度,忘记了飞翔的鸟、憨态可掬的珍稀企鹅、随时出没的海洋精灵与古老的大型鳄蜥一道,共同描绘了独属于新西兰的美妙轮廓。

为什么新西兰没有猛兽?

这首先要从新西兰这块岛屿的“年龄”说起。约1亿年前,新西兰与超级大陆分离。这一小片曾经沉在海底的区域,在海水退去后,变成了全新的陆地新西兰。虽然有1亿年用来进化,但按照从鱼开始到爬行动物、再到登陆进化的路线,比起其他生机勃勃的古老大陆们,新西兰还是显得太年轻了。这座年轻的小岛,自己不能够独立进化出大型猛兽这类的“天敌”,四周的海洋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附近大陆的蛇与猛兽无法游过来,安全“隔绝”成为可能。

新西兰地图

但事实上,新西兰附近的澳大利亚,也同样是四面临海,却有着太攀蛇、长吻海蛇、东部棕蛇、澳洲虎蛇等剧毒物种。

为什么环境状况类似的新西兰却没有毒蛇出没?

约5000万年以前,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地块分离。这次“分家”,让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内部的地理、气候环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样貌。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1/3以上的面积被沙漠覆盖,降雨量很小,形成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中心的半环状气候分布。在东南沿岸一带,澳大利亚分布着大量的热带雨林,东北部沿海地区更是全年高温多雨,拥有众多人类未曾涉足的原始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昆士兰温热带雨林

和沙漠与原始森林组成的澳大利亚不同,新西兰境内多山,山地与丘陵占据了总面积的75%,温带海洋性气候让这里四季温差不大,更鲜有极端气温出现。

在陆地上,毒性较大的动物需要同时满足温度高、丛林密的环境条件,澳大利亚全年气温高于新西兰,又有着比新西兰更密集的热带雨林,动物的毒性便更高,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形成了如今的样貌。

除了“远离大陆”“温差不大”等天赋之外,新西兰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依然保持着几乎没有天敌的生态环境,也有赖于当地人的努力。新西兰对入境动植物的检疫极为严格,且完全禁止蛇类进入,即使在动物园内,你也看不到任何一种蛇。若是在新西兰被发现进口蛇类,会被判处5年左右的有期徒刑。

对于环境的保护,新西兰人也在细枝末节上做足了功夫:在奥克兰的餐厅,几乎所有洗手间内装洗手液的盒子上都贴有“此洗手液不含棕榈油成分”的提示标签――鼓励大家使用不含棕榈油的洗护产品,以便保护热带雨林不被砍伐。

“不含棕榈油成分”的标识

岛屿自有天赋,加上其间的人们肯为守护天赋而努力,“没有天敌”的童话故事才能始终延续。

“鸟岛”

几乎没有天敌的侵袭,在新西兰,过得最舒服的当属各种鸟类了。

如果你留意新西兰街头店铺的招牌、图书与邮票上代表国家的图案,很容易就见到新西兰的国宝――几维鸟。

几维鸟

说是“鸟”,但几维鸟属无翼鸟科,并不会飞翔。由于在新西兰没有天敌,食物易得,几维鸟的翅膀逐渐退化,最终失去作为鸟儿与生俱来的飞翔本领。

几维鸟的习性与样貌,看起来也是呆萌有余、机警不足:圆滚滚的身子、细长的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十分有趣。眼睛小小、视力不佳的几维鸟,日常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昼伏夜出,喜爱热闹的群体生活,性情温驯、好奇心旺盛。作为鸟类,几维鸟罕见地像兔子一样住在地洞里,它们细长的嘴是极好的挖掘工具,可以挖出足够自己和后代居住的巢穴。

同样忘记如何飞翔的,还有几近濒危的南秧鸡。同为新西兰特有的鸟类,不会飞的南秧鸡没有国宝几维鸟的好运气,一度因早期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变化濒临灭绝,直到20世纪40年代左右才被重新觅得踪迹。如今,约有300只南秧鸡栖息在提里提里玛塔基岛上一个专门的鸟类保护区。

南秧鸡

除了稍显笨拙的国宝与南秧鸡之外,新西兰还拥有一些古灵精怪的独特鸟类。比如,聒噪的簇胸吸蜜鸟胆子很大,会主动飞到人类身边好奇地端详,还能像鹦鹉一般学人说话;比如啄羊鹦鹉,这种生活在高山之上的鸟类生性顽劣,被以“啄羊”冠名,人们便能读出它一贯做过的“好事”。如今,啄羊鹦鹉的“业务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啄羊,还热衷于用嘴拆掉人们 汽车 上裸露的小零件,让当地居民又爱又恨、无可奈何。

对 汽车 零件情有独钟的啄羊鹦鹉

虽然新西兰境内随处可见独特的鸟类,但若是在特定的春夏时节,来到奥克兰附近著名的穆里怀海滩,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的迷人黑沙滩与壮美悬崖,还能遇见塘鹅的繁殖盛会。

这些塘鹅每年冬季飞往澳大利亚躲过新西兰的冬天,再于10月前后飞回新西兰的穆里怀海滩,在这里筑巢孵卵,待次年3月前后带着小塘鹅一起飞到澳大利亚。于是,10月至隔年3月间,穆里怀海滩便成了鸟的世界,被当地人称作“鸟岛”――虽然,所谓的“岛”仅仅是海上伫立的两块巨石,但数以万计的塘鹅在此生息繁衍。欢快的鸟叫声伴着海浪拍打巨石的声响,仿若一首大自然的美妙交响。

穆里怀海滩

比起笨笨的几维鸟,塘鹅们不仅带来了大自然的和鸣胜景,也是极佳的捕鱼小能手,渔民们称之为“导航鸟”――若是追随塘鹅们的飞行轨迹追捕鱼群,保证能获得极大的收获。

塘鹅

丰富多彩的鸟类为人们提供了自然的无限乐趣,人们亦精心守护着鸟儿们的生息繁衍。在新西兰,“鸟岛”的称呼又怎么能仅仅局限于两块巨石呢?

动物乐园

良好的生态、少有威胁的生存环境之下,受惠的不仅是鸟类,更多濒危、稀有的海洋、爬行动物,都能在新西兰找到自己的家园。

素有“海洋之舟”美称的古老游禽企鹅,是飞鸟与海洋的结合。在新西兰,可以见到其他地区鲜见的三种珍稀企鹅品种:蓝企鹅、黄眼企鹅和峡湾冠企鹅。

蓝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企鹅,身高只有30厘米――差不多是一瓶矿泉水那么高,即便是一只成年的蓝企鹅,体重也才1公斤左右。因为它们身材娇小,又常常在夜晚活动,在新西兰奥马鲁的蓝企鹅保护区附近,当地人为了保护它们,特意捐款修建了一条蓝企鹅专用地下通道,方便这些小生灵们不被人类打扰地安全过马路回家。

蓝企鹅

在但尼丁以南的奥塔哥半岛以及奥塔哥南海岸,可以见到如今全世界仅存4000余只的黄眼企鹅――连接两只黄色眼睛的,是一圈漂亮的淡黄色镶边。黄眼企鹅身型较大,一只成年的黄眼企鹅大约有70厘米高、体重在6公斤左右。

黄眼企鹅

除了黄眼企鹅,峡湾冠企鹅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之一,它们生活在新西兰南岛最南端的峡湾和斯图尔特岛,美丽又难得一见。

峡湾冠企鹅

被海洋环抱着的新西兰,同样也是海洋生物的集结地。在奥克兰的豪拉基湾海洋公园,极度濒危的布氏鲸以此为家。南半球37种海洋哺乳动物中,有超过25种长期生存在这个地区,几乎成为了一座“种群博物馆”。而若是前往南岛东海岸的凯库拉,人们便可以比在任何一片海域更轻松地遇见抹香鲸。

凯库拉水下环境特别,水域中的大陆架坡度极陡,从陆地陡降至水下峡谷;南北方寒暖流的冲撞,让这里的浮游生物与深海营养物质十分丰富,为鲸鱼群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与食物储备。定居在这里的抹香鲸,常常在觅食之余探出水面,给出海赏鲸的人一份不会落空的惊喜。

在凯库拉,可以搭乘观鲸的游船到海上近距离观鲸

故事的最后,不妨前往离岸保护区看一看鳄蜥――一种从远古时代存活下来的独特物种。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从恐龙时代延续至今的喙头爬行动物,其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早已在6500万年前灭绝,而古老的新西兰大蜥蜴则凭着天时地利延续至今。这种“蜥蜴的活化石”,平均寿命在 100 岁以上,一生中,皮肤可以变换出几种不同的色彩。同时,它也是罕见的“三眼”动物,人们目前并不清楚其额头上神秘的第三只眼的用途,但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帮助新西兰大蜥蜴计算与辨别时间的器官。

鳄蜥

作为卵生动物,新西兰大蜥蜴的性别由孵化时的环境温度决定:只有低于22.1摄氏度,才有可能孵出雌蜥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雌蜥蜴的孵出变得越发艰难,走过漫漫进化路、栖息于“无天敌”岛屿的“活化石”,也将面临灭绝的危机――减缓全球变暖,将人类活动这一新生“天敌”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该仅仅是新西兰人的努力。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