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石器时代 > 正文

什么叫"史前文明"?

发布时间:2023-09-17 00:54:54 来源:网络 作者:

一、什么叫"史前文明"?

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

二、介绍旧石器时代 安徽境内古人类分布情况

安徽省境内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地点就有40余处,新石器之后的古人类遗存就更是不胜枚举。尤其安徽长江段流域分布众多古人类活动遗迹。国家“九五”攀登研究计划安徽课题组在芜湖繁昌孙村人字洞发现更新世早期灵长类化石和其他同期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骨制品,确定200--24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已知的亚洲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此外考古还发现和县猿人、巢湖早期智人、水阳江旧石器文化遗存和薛家岗、宿松黄鳝咀等新石器文化遗存,充分说明了皖江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和古代文化交汇地区,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利用野外考古资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本区新石器文化发展进程,利用钻孔孢粉、年代数据等恢复本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并将考古资料和环境演变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和古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新石器早期出现石山子文化,地方特征明显.6.5 kaBP~5.5 kaBP气候暖湿,受高海面和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地表环境恶劣,导致文化发展中断、考古遗址缺失,5.5 kaBP~4.0 kaBP气候趋干,自然条件有利于人类生存,大汶口、龙山文化逐渐繁荣.与中原、山东地区相比,本区在新石器文化发展阶段、遗址数量和分布变化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

三、新石器时代属于石器时代的哪个时期?

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

在中国,这个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等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完结后,人类开始进入铜器时代。

四、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和分期】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2.发明了陶器

3.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编辑本段]【各地的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在欧洲的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则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了彩陶文化 (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

中亚、南亚和东南亚 ,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中亚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