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楚霸王 > 正文

秦皇兵器工艺的失传

2023-09-19 19:10:31  来源:网络   热度:

秦始皇不但把大秦帝国推向巅峰,更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巩固下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 谓“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制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除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那个不轻易发掘的秦皇陵,秦始皇还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藏,比如秦弩、以及各种兵器。秦军兵器合金做的(铜锡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秦朝兵器的铸造工艺很多都失传了。

兵马俑发掘出来的秦箭头,是一种三棱箭头,三棱比两棱和四棱都威力大,出土的弩箭箭镞约有4万件,除了少数几个歪瓜劣枣外, 居然都是三棱形。三棱的制作难度极高,箭头最小误差仅为0.02mm,这是极致的精确,强大到逆天,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三棱箭头应该是由铸模后流水化所造,是制式标准化,生产模具化和质检责任化的展现。质检责任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名号刻在器物上,谁制造谁负责,完成一件作品,戳上自己的大名。

见下图:

不单是箭头,战车、弓弩、青铜刀剑的工艺技术也是有所失传。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曾出土过一把完整的弓弩,这就是著名的秦弩实物。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更为重要,此前见诸于史书,并未见过实物。

根据专家对弩机的模拟测试,能击穿皮甲、甲。轻弩射程最高150米,重弩射程最高800米,从出土文物来看,秦人多用弩而少用弓,因为秦弩更具有威胁力。

在秦朝之前也有失传的技术,越王勾践剑上的铬金属镀层技术也失传了,但因为越国毕竟影响力有限,失传了一些技术也正常,但大秦可是统一天下的国家,他的技术失传就太不可思议了。兵马俑手中的武器也有铬镀膜,铬镀膜的作用是,即使武器经历了数千年依然能闪闪发光,这和现代汽车的铬镀膜工艺相似。这让模种铬镀膜技术在秦之后失传。研究人员还发现,兵马俑武器的青铜金属中还有高含量的锡,这也有助于保护武器。

铬化处理技术是大秦兵的标准工艺 , 秦青铜剑有一层保护层,现在一次还能划破坦搭缓18张纸:

大家来看一个青铜殳,有点像狼牙棒:

青铜殳是青铜器里面的五大兵器之一,他的结构比较复杂,杀伤力很大,是秦始皇仪仗队的兵器。到了秦朝之后,青铜殳的制作工艺也就是彻底失传了。当然,有很多兵器是因为制作工艺太繁琐而消失的。有人提出工艺不适合社会需要而消失的,譬如三棱箭打 *** 铁甲,所以消失,但这是一个伪逻辑,中国铠甲由皮甲发展到铁甲,是有一个过程的。汉朝时候并没有普及铁甲,那么三棱箭凭什么提前消失了呢?

仪仗队的青铜殳:

大秦帝国能够统一六国,正是因为强悍的武力。十年时间大秦军队征战四方,凯歌连连!这种强悍战斗力是怎么做到持久的呢?是标准化的制式武器、是完善的军制、是视死如归的精神。统一六国是头等大事,如果不六国不统一,中国就会像欧洲一样分裂,到处是小国林立。秦始皇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业。

秦始皇赵正 (前259年1月10日-前210年8月10日),“千古一帝”。秦始皇、蒙恬对阵匈奴的时候,一直是处于上风的。蒙恬带领大军三十万北征匈奴,攻占河套以南地区,从榆中(今甘肃省兰州市)一直打到阴山,设置为九原郡,并修筑长城。之后,秦始皇又遣蒙恬渡过黄河,攻取阴山,杀得匈奴单于头曼被迫北迁。蒙恬威震匈奴。秦军主要用的就是秦弩,匈奴人的皮甲抵挡不住,所以能迅速取胜。中国著名的兵书经典《武经七书》指出,弩是对付古代游牧民族的最有效武器。而且,秦弩的结枝散构复杂,匈奴人复制不了。

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却遭受了匈奴的白登之围,被迫议和。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大秦的武器工艺,可能真的有所失传了。

那么秦朝技术是怎么失传的呢?历史专家指出,周期性动乱导致技术失传,怀疑和项羽有关。项羽也不是凡夫俗子,他号称“ 西楚霸王 ”。前207年项羽入关中,坑杀了20多万秦兵。这20多万里面可能包括秦始皇的工匠,是这些工匠的死去,导致工艺的失传吗?

“ 西楚霸王 ”:

有这个可能。

秦始皇这些宝贵的工匠,是承载着大秦兵器工艺的。而且,有少量工匠是外国友人。这些外国友人对推动大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春在秦始皇帝陵区发现了一座窑址的乱葬坑,其中埋有百余具人骨,科技人员对遗骨做了第一次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发现一具呈现欧亚类型的DNA,考古队长段清波先生认为这些遗骨都是秦朝的劳工,而且考古队确实发现了符合西亚人特征的头骨,证明制作兵马俑时候有外国的技术专家(含有来自西方的陶工)参与。当时西域的丝绸之路是畅通无阻的,有外国人到大秦来做工匠,其实是很正常。

兵马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部与真人大小相当,而且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没有一个重复。极具仿真效果的雕塑技术从何而来?在秦朝之前并没有这种仿真雕塑,大部分都是小型雕塑,或者夸张风格的。

无独有偶。2012年在秦始皇陵内城西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东侧,发现了99座墓葬,所有的尸体都是年轻的女性,考古专家当时根据墓葬的排列和位置,推断她们很可能就是秦始皇后妃的陪葬墓。专家对一具遗骸进行了面部复原,复原图中她有一双圆润的大眼睛,和高挺的鼻梁。

这位后妃大约20岁左右的女性,长相和现在的汉族有点不一样,可能来自波斯。秦皇的后宫有波斯美女,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秦皇有一万名后宫佳丽,每个“品种”都得俱全。唐代专家张守节《公理》引《三辅旧事》所以说:“始皇表河认为秦东门,表汧认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 后宫列女万余人 ,气上冲于天。”——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每个国家的妃嫔都纳入到了秦皇宫,所以的确可能有万余人。

秦始皇后妃复原图,由中国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康提供:

她的颜值和传统 *** 不一样,可能有中亚甚至欧洲血统。当然,这一结果在网上引发了激烈学术争议。

既然有波斯工匠,又有波斯妃子,说明秦始皇的技术还是受到波斯影响。我们所指的波斯,是广义的“波斯”,即希腊化时期的波斯以及受其影响的帕提亚帝国(中国称为安息)。我们并不提倡说兵马俑技术是来自波斯,只是受其一些影响。正如学者陈民镇所说的:“以俑殉葬,这本身是中国自身的传统。即便兵马俑吸收了国外技术,她本身便是本土文化的承载者,并不影响其本土性”。

项王入关中后,把秦士兵、秦工匠、波斯工匠等20多万都坑杀了,导致秦朝兵器工艺一定程度的断层。等到汉朝取得天下,国家恢复元气的时候,却发现兵器技术失传了,真是甚为可惜。和兵马俑、万里长城等一样,兵器工艺也是秦皇的宝藏。

始皇(48)兵马俑(23)波斯(3)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