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赤壁之战 > 正文

请问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2023-10-13 09:08:31  来源:网络   热度:

请问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赤壁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受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多吹西北风,如果贸然使用火攻,火船会被西北风吹到长江南岸自己停靠战船的地点(赤壁),而曹操驻军地点位于长江北岸的乌林,只有刮起东南风,火攻才有效。  

诸葛亮毛遂自荐,写信于周瑜,能求三日东南大风,周瑜也没有其他更好办法,于是批准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做法求东风。做法三日之后,果然东南风大起,孙刘联军立即实施火攻,大破曹军。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

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火烧赤壁义里的诸葛祭风是罗贯中为表现诸葛亮的智而虚构出来的,火烧赤壁确有其事,诸葛亮也的确有功劳,他不是借东风,而是准确的预计了东风的出现。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时正值季节交替,诸葛亮就像天气预报一样算准了东风的时间,使周瑜能把握机会火烧赤壁,促成了战争的成功。

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扩展资料:

故事中,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秘密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鲁肃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鲁肃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里充当的充其量不过是孙刘两家的联络官,至于借东风只是三国演义为了增加可读性而自行添写的有文学色彩的小插曲罢了,并非历史

其实根本就没借东风的事实,只是一些人故意炒做,诸葛亮是个人物,但是现实中他没那么神奇,中央电视CCTV-3解释过这个迷,是因为地势的问题当时起的风向就不是东风,因为他所在的地方好象是个塘口什么的促使风向聚集其实诸葛亮没那么神

首先声明,诸葛村夫与东风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东风是长江泊阳湖一带的天气现象,在冬天会出现一个小阳春,此时由于长江于湖面温度不一样,会形成东南风,你自己可以去查查,而诸葛亮生活在荆襄一带,根本不可能知道,却是周瑜和黄盖长期在此训练水兵,根据长期经验获得的,并不是向三国演义里一样诸葛亮能够借东风。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地点到底是哪里?

1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而《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体在哪个位置呢?它与乌林的关系如何?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这里的“西破”与周瑜传的“逆”是一个解释。

如果《江表传》所记载是事实,那么蒲圻赤壁做为赤壁之战的地点确实是最符合历史记载。

至于其他的“赤壁”从地或记载上都有难以解释的地方,由于争论太大,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2张救合肥是在赤壁战前还是战后?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闻至,乃走”。

根据《曹操传》是孙权先攻合肥再发生的赤壁之战。

《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根据孙权传是成了赤壁战后孙权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陈寿记错了?后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三国志》的本纪是曹操,看《三国志》的人要想看时间,一定先看本纪,其他的传记一律向它看齐。本着这个原则,曹操本纪在时间上是绝对严格的,否则整部书的时间顺序就会很乱,《三国志》能被称作良史自然也具备这个条件。

也就是,孙权在赤壁战前攻合肥是肯定的,虽然《孙权传》是在赤壁战后才说“权自率众围合肥”,但它的时间观念与曹操本纪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说明其战斗持续的时间还不短,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赤壁战前,只是着重描写赤壁之战才放在后面来说。

只是这样理解还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张被派遣在《曹操传》和《孙权传》的记述又产生了矛盾。

按《曹操传》则张是在赤壁战前被派,按《孙权传》是在之后。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本纪》为尊来理解,那么陈寿关于这段记载就是失败的,因为孙权传的存在完全成了误导。

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记载说:“遇疾疫……颇复疾疫”,则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规模爆发之后才派的张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综上所述,孙权攻合肥确实是在赤壁战前,张喜被派遣救援则是在赤壁战后。这样理解则既可以说通《曹操本纪》,又能兼顾《孙权传》。

而且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孙权攻合肥应该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很近的时间,甚至是同时,否则曹操不会在赤壁败后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另外,这就能解释《江表传》记载的那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剩余的吴军部队的动向。

当然,如果您理解是陈寿老先生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下的一个谜团,或者是传抄过程中的误传,那也无不可。

纵观历史上出现的“赤壁说”,大体共有七种: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江夏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其中,蒲圻说、黄州说最具代表性。

但是,真正发生赤壁之战的地点只能有一个,到底哪个是真实的历史呢?

一、主要的赤壁介绍

1、 蒲圻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原蒲圻市)与嘉鱼县之间,长江东南岸的赤壁山附近。一般被称为“武赤壁”。《元和郡县志》记载,也是目前公认的赤壁之战的地点。

2、 黄州赤壁:由于北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而被人们所熟悉,也被称为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西北汉川门外的赤鼻矶。一般被称为“文赤壁”。

3、 江夏赤壁:也即鄂州赤壁。今武汉市江夏区与嘉鱼县交界处的长江东南岸。出自《水经注》、《荆州记》,目今《辞海》,《中国历史地图集》持此说。

4、 汉阳赤壁:位于今武汉市蔡甸区汉水南岸之临嶂山,其南峰又称乌林峰,亦名赤壁。有《太平寰宇记》、《方舆纪要》 、《舆地记胜》、嘉靖《汉阳府志》有相关记载。

5、 汉川赤壁:在今汉川县西八十里处的赤壁山。

6、 嘉鱼赤壁: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持此观点。

7、 钟祥赤壁:今钟祥市西北六十里、汉水东岸,中山南口,碾盘溪左岸的赤壁崖。武汉大学历史教授石泉先生等持此说。

二、目前流行的看法:

《辞海》(1999年):山名,即今湖北武汉市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一说即今蒲圻市西北赤壁山,北对洪湖市龙口镇的乌林矶。《辞海》“乌林”条载:“乌林,古地名。即今湖北省洪湖县(市)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于此。”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谭其骧主编 地图出版社1982年):标注赤壁位于嘉鱼县的东北端(武汉江夏区西南端)长江东南岸。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出版,1982年11月重印):乌林,在湖北嘉鱼县(现为赤壁市)西大江北岸。对岸为赤壁山。关羽谓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即指赤壁之战也。

《辞源》(解放前商务印书馆编印):“赤壁,山名有三,皆在湖北境:(甲)在嘉鱼县东北江滨。《水经注》:‘江水右迳赤壁山’,即此,周瑜、刘备大破曹操军于此。(乙)在黄冈县城外,名赤鼻矶,苏轼游之,误以为周郎赤壁,有前后赤壁赋。(丙)在今武昌县东南七十里,又名赤矶,亦名赤圻。”

《三国史》(马植杰1993年):赤壁――今湖北蒲圻西一百二十里;

《三国志辞典》(张舜微1992年):赤壁――山名,今湖北蒲圻西北;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中国军事史编写组2003年):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

《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中国军事史编写组2003年):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

《三国史》(张大可2003年):赤壁在今湖北蒲圻长江南岸;

《中国战争史》(武国卿1992年):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之赤矾山;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湖北的赤壁

今湖北蒲圻西北

无论在哪都是在中国境内

应在湖北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