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赤壁之战 > 正文

乱世英雄的例子

2023-02-07 08:10:12  来源:网络   热度:

曾有名士许邵说曹操是治世奸贼、乱世英雄,对曹操是乱世英雄我十分赞同。

一,讨逆,初显锋芒

董卓为乱时,有十多路关东的牧守约盟起兵,讨伐董卓,以袁绍为盟主。由于联军诸将各有盘算,犹豫不进,曹操说:“举义兵,诛暴乱,不应犹豫。董卓焚烧洛阳宫室,胁迫天子西迁,海内震动,这已使得天怒人怨,攻伐董卓,完全可以一战而定。”但诸将不同意进攻董卓。

后来联军诸将每日设宴饮酒,不图进取,曹操就说:“我联军若同时分三路进攻董卓,讨逆必能成功。今诸君持疑不进,真是大失天下人之望,我为诸君觉得耻辱。”

从上述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袁绍是个什么样的领袖,曹操又是个什么样的领袖,两人风格对比分明,曹操确实是个有志向且实干的英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意识强烈

三国之争中曹操占有天时,这天时就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不听谋士劝说而没有迎立天子,我觉得他可能是觉得天子一到来会分化他的权力,而他想独享大权,不想节外生枝,多么没有远见啊!曹操却听取谋士的意见迎立献帝,一生都将天子掌握手中,以他的名义东征西伐。他没有废献帝自立也很聪明,反正汉室命运他已经掌握在手中,完全可以让它在最合适的时候归于消亡,他要用足这道符咒,借以镇住各路诸侯。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看出曹操拥有很强的政治意识!

三,官渡之战平华北,知人善任

官渡之战前,袁绍拥有甲兵十万,粮草充裕;曹操兵员只有三万,北有袁绍势力的压制,南有张绣、刘表两股强敌在逼视着,可见曹操的战略形势是多么的不好,这段时间是曹操最危急的时候。

曹操谋士郭嘉分析袁绍说“缺少智谋,意气用事,表面上逞强,骨子里虚弱,兵力虽多但部署不当,将官骄横而政令不一”。

袁绍决策进攻曹操就很意气用事,谋士的劝戒很有力,能充分利用其优势,以逸待劳,可是袁绍不听从,偏要出军。出军似乎也有机会取胜,可他用兵就是差劲,部署不当,比不了曹操的韬略,可以从官渡之战的进程中看出:

1,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采纳了荀攸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佯攻延津,然后亲率轻骑直趋白马,关羽杀颜良,袁军惨败。

2,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即向南撤,袁绍又派大将军文丑摔兵渡河西击,曹操在白马山伏击,战败了袁军,并杀了文丑,顺利地回到官渡。

3,后来双方相持于官渡,一时难见分晓,此时袁绍又不听谋士分轻骑计袭许都的建议,许攸很生气,索性投奔了曹操。

4,曹操采纳了对袁绍知根知底的许攸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亲自率兵袭击乌巢,杀了袁绍部将淳于琼,大败袁军,并烧毁了袁绍在乌巢的全部囤粮。

5,曹操烧毁了袁绍在乌巢的全部囤粮后,乘袁军军心动摇时发起总攻击,歼灭了袁绍军七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般来说势大者在前期拥有很有利的战略地位和优势,可惜袁绍既不会用人,更不会用兵,仗着人多想去欺负曹操,结果一败再败。如果他能好好分析双方形势(SWOT等),实际上他的谋士每次关键时候都给他分析得很好,那么曹操有很多战略弱点都能利用起来,譬如曹操腹背受敌等等;可惜袁绍似乎只是个只会想当然的白痴,成全了曹操的威名!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华北不是什么问题了,后来果然灭了吕布等军阀。一统华北后曹操在当时已是天下最有势的势力了。

四,南征取荆州,惜败赤壁未能一统天下

曹操在最强势的时候进行南征,取得了荆州等地,锋芒很盛,然后和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如果获胜那么能统一天下,如果失败那么三分天下,结果却失败了。

周瑜曾分析曹操的不利因素,有:曹操在北方尚有马超、韩遂势力的后顾之忧(后曹操果然被打得割须弃袍);曹军不得已改换鞍马为倚仗舟楫,舍其长而就其短;如今正值冬季,接济粮草有困难;再加上北方士兵不习水土,必定会生疾病;曹操的兵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不过十五六万疲病之卒。这些都是曹操冒险进兵而面对的难题,就这样周瑜向孙权要了五万精兵联合刘备去赤壁和曹操对峙去了。可以看到:表面上曹操势众,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优势。

后来在对峙中周瑜采用了黄盖的火攻计,十艘满载芦苇的船乘着东南风向对岸驶去,火势在曹营迅速蔓延,曹操兵败赤壁。一想到赤壁之战就觉得惋惜,表面最强势的时候往往也正是实际上最危险的时候啊,两强相遇一定要好好分析双方形势,要就势而为、积极谋胜。

曹操起于镇压黄巾军,盛于官渡之战,但在赤壁之战以及刘备夺汉中后显现一定颓势。对曹操来说赤壁之战真是可惜了,而后曹操虽又有所作为,但曹魏却不再像赤壁之战前那样强势,甚至曾经在合淝、襄阳、汉中三线都很被动过,好在后来吴蜀相争,彼此消耗了一段时日。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异人(后改名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拔山盖世 古今最强西楚霸王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一种说法认为霸王故里就在当今新沂马陵山镇。

项羽,原籍秦时的宿迁,自汉以后经多次调整,已不是现宿迁辖地,特别是四九年五月将宿迁北部和沭阳西部划为新安县(现新沂市),项羽的故乡究竟在目前新沂市境内,还是在现宿迁境内,还有待考证。

古代:刘邦,曹操 现代:孙中山,毛泽东

刘邦是一个小县令,史书记载他是一个无赖.但是他文能用萧何,武能用韩信。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发掘了一个又一个能人之士。建立了汉朝,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刘邦临死的时候,吕后问他西去之后丞相可用何人,刘邦说是萧何,吕后又问萧何接下来是谁呢?刘邦又说了是曹参,但是曹参武略有余,但是文采不足,须有陈平帮忙。

曹操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有人评论他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用人不拘一格,手下人才济济。是三国当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方,虽然他并不为后世统治阶级所看好,在史书上也没有盛名。但是他终究一身都没有自立为皇帝.我还是很佩服他的。

孙中山又名孙文,他从小立志报效朝庭。但是满清政府的黑暗令他倍感失望。他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到最后也没有统治中国,但是他创立了三民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建立了黄浦军校为以后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想必不用我说了。

古代:项羽 刚猛勇烈,可惜为人刚愎自用,最后乌江自刎

黄巢 起义领袖,不满统治腐败揭竿而起,“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其志向写照

近代:洪秀全 太平天国创始人,前期积极向上,后期腐败堕落,间接导致太平天国失败

毛泽东 文韬武略,带领共产党创造新中国

李自成:不论成败如何.他是一个强人

.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他造成的.他也是被明朝统制强迫成寇的.虽说他攻进北京直接灭掉明朝.但要不是他的话,还是一样会有别人打进北京的.

而他却这么做似乎与那些党大叫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了人民幸福之类的事情扯不上任何的关系.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尔.这从他进北京城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最后被农民打死.其得民心度可见一斑.

他在进京后迅速溃败,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公正之言是腐败、军纪败坏、没有远见、逼反吴三桂等等.我看是流露本性.

小学时上历史有一图画的就是李自成开仓进京时的画面.还有说是进京城在城门射了一箭,说: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进城后不久手下的大小官兵就不能自持.他本人也搂着陈圆圆.城中被人者不计其数.从他说的话来看.进城后的李自成老父每天都被人砍杀.而母亲可谓每秒钟都被人了.李自成当时的父母都应该死了吧?真可怜死了之后下地府也得不到安宁.泉下有知的话,大概会后悔生了这畜生了吧.竟叫手下的官兵去杀老父.奸老母?不过那也没有办法.谁叫他们那么历害.生出这种儿子呢.

真不知道李自成的妈是怎么生他出来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