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飞天风云 > 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科技成果介绍

2023-12-09 11:26:39  来源:网络   热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科技成果介绍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的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良好开端

1986年2月1日,中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成功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2007年4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2009年4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2009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传回月球拍摄照片和有关探测数据,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承担着“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与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探测任务;经过8次变轨后,11月7日,卫星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11月26日,拍摄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公布;12月9日,首张月球三维立体图片公布。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敦煌盛典》主要演的是什么啊

《敦煌盛典》是一部大型舞台剧。是中国首台沙漠实景体验剧。由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已于2015年8月完工并投入运营。

1、内容概要

《敦煌盛典》以画匠墨丁与公主传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的一场大漠实影演出历史恢弘巨制。讲述了千年的丝路文化,展示了羽衣霓裳、环佩叮当、把酒畅饮等情景的千年盛况!

敦煌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独特的异域风情、民风民俗、让你目不转睛。其中“打铁花”这历史悠久的演出技术,更将表演提升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五彩缤纷,震天动地,有视觉的冲击力。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敦煌盛典》再现了敦煌古城作为当时贸易、经济、军事、文化繁荣重镇雄姿,其历史风貌及人文情怀被表演的淋漓尽致。

《敦煌盛典》不仅演出了一段千年的爱情故事,更提供了一段华丽的人生旅行。

2、背景故事

画匠墨丁与公主相逢就相逢在这鸣沙山,在随行舞女的帮助下伺机逃脱隐匿在敦煌城。藏匿于位于大漠戈壁上敦煌城内的墨丁与公主因避开胡首的搜寻虽然惶惶终日,但二人在敦煌城却度过了最幸福的时光。

然而,墨丁和公主最终没有逃离命运的安排,公主远嫁异域。墨丁心如死灰?最终肯普法绘制出了敦煌壁画来祭奠与公主的爱情以廖慰余生。

3、节目目录

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共分为六个篇章:

《序·大漠魂》

第一幕《禅定·鸣沙山》

第二幕《远走·敦煌城》

第三幕《情牵·莫高窟》

第四幕《婵娟·月牙泉》

《尾声·梦敦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