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鼎传说 > 正文

九鼎象征着什么?

2023-05-12 05:37:20  来源:网络   热度:

九鼎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物意义,它们象征着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权。不过很可能九鼎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而没有实物,因为无论是从考古还是当时的技术条件或者概率论的角度来说,九鼎其实就是一个传说。

关于九鼎最早的文献记载应该始于《左传》,大家都知道,《左传》是一部特别有意思的史书,堪称春秋时期的娱乐八卦杂志汇总。在《左传》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可以透过它来研究春秋时期整体的生活风貌,但是要说多少史实,那就要甄别了。

九鼎这个记载跟楚庄王有关系,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一度带领出国走向强大,因此野心勃勃,甚至想着取周天子而代之。《左传》中关于这个鼎是这么记载的: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e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成王定鼎于郏r,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段说出了楚庄王的野心,他带兵到了周王朝国都边郊,周天子有点害怕,就派王孙满招待楚庄王,楚庄王就假装问鼎的重量,王孙满是个聪明人,他一看楚庄王这么问就知道楚庄王野心很大。于是他就发表了一番言论,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鼎的重量不是你楚庄王这个诸侯可以随便打听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交代了九鼎的来龙去脉,先是归夏所有,后来归商,然后归周。而且他着重强调了一点,鼎在谁那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德行,如果无德,就算得到了鼎,也守不住这个天下。

不得不说,王孙满说得很有道理,也道出了统领天下的真谛,九鼎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并不是一统天下的核心关键。这就跟后世的传国玉玺是一个道理,传国玉玺主要是象征意义,并不是说谁得到了传国玉玺就一定可以一统天下。不过有了《左传》这个典故,九鼎以后就象征这国家的统治权,问鼎中原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九鼎到底存不存在呢,现在来看,起码传说中那套硕大的九鼎是不会存在的。现在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后母戊鼎也就是以前的司母戊鼎,重达八百多公斤,而九鼎有多重呢。有种说法是当年周天子讨伐商纣以后,曾经搬迁九鼎,其中一个鼎就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很显然,这种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并不靠谱,就算真有这么大的物件,如何组织起九万人来同时拉动一个东西呢。而且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东西,那也就不会一直没有发现了。

根据夏朝出土的青铜器来看,一般都是比较小的,连像司母戊鼎那样大的都不会存在,何况是要九万人拉动的呢。即便真的有大禹铸造了九鼎,可能也只是很小的青铜器,主要是取它的象征意义而已。由于个头小,那么在流传的过程中被损害遗失也就比较正常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压根就不存在九鼎,所谓周天子的九鼎,有可能是周天子自己找人铸造的,然后为了展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故意拿传说中的大禹做靠山。当然了,就算是周朝青铜器工艺已经十分娴熟,要打造个九万人拉得动的大鼎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九鼎这事 ,主要还是看它的象征意义就好了,不要指望真的有这个东西。

据历史记载,夏商周时期有象征国家政权传国的宝物-九鼎,它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也是野心家的梦想。春秋时期,周定王派王孙满到楚国去看望楚王,随着楚国羽翼丰满,有想取代周天子称霸天下的心思,于是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因此问鼎中原也借指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战国时期,偏据西北的秦朝逐渐强大,慢慢形成了吞并六国之势,因此被称为“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后来周朝用计搬来了齐国的救兵,秦朝只能作罢。从这些历史记载上看,九鼎是真实存在的。

就像《倚天屠龙记》中的屠龙宝刀一样,这个惹是生非的九鼎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夏禹治水的时候划定天下为九州之后所铸造的,象征九州统一,中原大地划归为唯一王权下统治。王孙满在回答楚庄王问鼎挑衅问题,就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人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可见九鼎不但是收集九州所有的金属铸造而成,而且还雕刻了“百物”之象,具有辟邪的宗教力量。作为世代相传的珍宝,九鼎对于考察夏朝民俗习惯,以及审美特点等都有参考价值。因为夏朝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朝代,虽然古籍当中都有提及,但是一直没有看到相关的考古资料。

1959年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以及1983年偃师商城,都被认为是商汤居住的地点。从二里头文化遗址看,当时的社会分工已经非常明细了,其中手工业包括铸造、制陶、琢玉、制骨等。而且二里头遗址当中发现了各类青铜器,这说明商朝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青铜时代。

但是从出土的这些器物看,都没有雕刻出图样,但是在玉器上却有比较成熟的工艺雕刻,其中在一件柄形玉器上,就有上中下三组兽面纹,中间还有花瓣纹,而且从雕刻技法上看,线条非常流畅。

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当中一共发现了十座墓葬,明显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显示这时候已经进入等级社会。但是唯一的一座大型墓地已经被盗一空,现在发现的玉器还有铜器等都是中型墓地当中的一些文物,而小型墓地当中只有一些陶器。也就是说夏朝文化最高的器物都没有被发现,或者说不知流入何方。

因此夏朝人铸造九鼎的工艺能力是不会夸大的,鉴于氏族部落时期大量出现象征和力量的玉琮,考虑到殷商时期已经有很高的青铜制造工艺。因此夏朝倾全力铸造出代表最高水平的铜鼎,实在情理之中的。

因此九鼎是人类进入全新时代的象征,即游牧部落逐渐形成联盟国家。所谓的九州的兽型图纹,是各氏族图腾,然后涂画或者铸造在鼎上面的,这个大鼎就是联盟的象征。当然有征服,就会有失败,这些鼎上面肯定还有那些邪恶的兽,代表失败的氏族。

同样九鼎也具有宗教的意义,《左传》中记载,“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各方图腾都汇集到一个祭坛上,并且共同祭祀各自的神,但是随着王权的统一,天神就只剩下一个了。

因此九鼎上所展现的地方物,图腾或者异兽等,都是原始部族的象征,具有宗教神秘色彩。这些图腾逐渐通过剥离,再认识,形成简图。九鼎也显示出新的联盟,包容天下的气魄。

一、史料来源

首先,为什么是九鼎?

据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九州后来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

因为有九州,所以对应的不是三鼎,不是五鼎,而是九鼎。

其次,大禹为什么造九鼎?

在《左传・宣公・宣公三年》中有这样一段话: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r,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接待,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就陈述了这鼎的来历,他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乱,把鼎迁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r,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这段话虽是说楚庄王问鼎的事,但也间接说明了禹造九鼎的缘由,是为了让各州将各地的神鬼铸在鼎上,让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地方的鬼神,以便人神人鬼和谐共处。

二、九鼎象征什么

上面的史料记载的造鼎原因只是说造鼎的直接原因,我认为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1、鼎在古代是烹饪主要器具,代表着百姓的口粮,将鼎作为各州一个象征性的物件,有盛万物以养民之意。

2、鼎还是古代祭祀的主要器具,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非常有限,认为君权神授,三皇五帝就是天子,鼎作为人与神鬼交流的一个媒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禹在鼎上铸的各州鬼神也相当于是一种图腾崇拜,通过这种信仰来统一百姓的思想,昭示其君权的权威性。

3、与此同时,大禹利用九州进贡的金属铸造了九个鼎就像我们现在玩游戏打怪升级集卡一样的,也象征着他对九州的征服和绝对的统治权,九鼎也象征着他对九州实现九九归一的大一统。

所以,从《左传》那段话我们还能看出,从夏到商,再到周,虽然政权更替,但是代表着九州的鼎却一直得以传承,其实就说明鼎在这时已经成为了一种统治权利的象征,代表着国家政权,所以在楚庄王问鼎的时候,周的大夫王孙满就认为楚庄王是想谋权篡位。

鼎,本是一种古代的餐具,用来喝酒而已。

“九鼎”这个词,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了解的一个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非常代表意义的名词,已经远远超出其本来的含义了。

九鼎,起源于遥远的夏朝初期。相传大禹治水之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每个州大致都能包括现代的好几个省,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管理者,叫做“州牧”。这个叫法一直延续到汉代,比如荆州牧刘表等等。

大禹当了“夏王”后,命令九州牧将自己辖区内的青铜贡献上来,几种融化铸造成了九个巨大无比的“鼎”。每个鼎上,都绘制有各州独特的山川风貌、以为物产人情。九鼎存在在荆山之下,从此成了九州共主的代名词。

夏朝灭亡之后,九鼎由商朝继承,由荆山移到了商朝的京城河南洛阳附近,周朝灭商之后,九鼎由周武王移至镐京。可见,夏商周三朝,九鼎一直是天下共主的象征。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并起,乃至后来被秦始皇统一六国取而代之。但秦始皇并未能继承到九鼎。因为在周朝末年,九鼎就已经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了。

据说,秦始皇曾派人到彭城附近的江水里打捞,但无功而返,九鼎至今下落不明,遗失了200余年了。或许,秦始皇没有九鼎,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之意,所以秦朝也就二世而亡。

再到后来,武则天,宋徽宗等人都先后重铸过九鼎。不过,重铸的九鼎,已经远没有大禹九鼎的象征意义了。

可见,九鼎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其象征意义就是天下,就是全国,而且是无可取代的。当然,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并以此作为权利正统的象征。但对更多人而言,九鼎,就是曾经天下归心、造福万民的历史记忆了。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历来有“大禹铸九鼎”的说法。值得探究的是,大禹为什么要铸造九鼎?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器物为何在古代成为国之重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呢?

相传大禹成为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之后,进入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治世,整个国家和民间百姓都越来越富庶。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臣施黯向大禹请示:如今天下百姓所贡之金越来越多,是不是应该派上点什么用场呢?

大禹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借鉴黄帝功成铸鼎的做法,铸造九个大鼎。不过,为了防止诸侯和百姓责备他好大喜功,他打算变通一下做法,让铸鼎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表功,而是赋予其一定的实用价值。

当时人类走出蛮荒时代还不久,陆地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毒虫猛兽,大禹决定在铸鼎上刻上一些动物图案,以此昭示天下百姓,告诉他们如何辨别鸟兽、趋吉避凶。这就是其实用价值的体现了。

那么铸多少个鼎呢?这个问题不好办。天下不是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嘛,那就是铸九个大鼎,每个鼎镇一个州,以示天下安靖、江山永固。

当然,这里还引申出一个问题:夏人神话中,大地何以被切分为九州而不是其他数目的区域?

有研究者发现,“九”在夏人神话世界中似乎是一个构筑其世界的基础数。夏人用以构筑其创世神话中天地宇宙的基础性数字,也就是荣格所谓的“原型圣数”,可称之为“文化元编码数”。

夏人按照这个数字来切分、命称他们所创造的世界。这使得夏人神话世界中那些最神圣的对象均以“九”来命称和制作,祭祀神器“九鼎”的体制就是按照这个规则来确定的。

九鼎铸成之后,就逐渐演变成国家统一鼎盛、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大禹作为夏王朝实际上的开创者,经过其继承者启的进一步宣扬,使得九鼎成为镇国之宝,由此形成一个礼法传统:四方诸侯来朝见夏朝统治者时,都必须向九鼎顶礼膜拜,以示忠心。

在《左传》、《史记》历史化了的夏人铸鼎传说中,九鼎象征天下九州,集九州之金而铸造九鼎,作为夏王朝所拥有的神器,配享九州万民的供奉,则自然象征着夏朝统治者对天下九州的控制权和主宰权。

从此以后,九鼎就成为中华文明中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礼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国之重器”。

据史书记载,到了商汤灭夏之后,象征夏朝王权的九鼎就被搬迁到了商朝的国都亳邑。

到了周朝取代商朝之后,九鼎又被搬到洛邑,在历史上称之为“定鼎”。

战国末期,九鼎又被秦国夺取,但在搬迁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鼎竟莫名其妙地遗失在泗水之中,另外八个鼎后来也离奇地不见踪影,从此成为千古之谜,使得现代人始终无缘一睹其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