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国策 > 正文

我国有哪些基本国策、方针、战略?

2023-02-03 01:32:1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我国有哪些基本国策、方针、战略?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好像是)。

二、我国的三大国策是什么?

我国的三大国策是计划生育、土地保护、环境保护。

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针对国情提出的并需要长期执行的战略决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三大挑战。在我国,计划生育、合理用地和环境保护,是三大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不动摇,真正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会上宣布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建设节约型社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国土资源、

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

民族自治

依法治国

我就知道计划生育

三、我国的四大基本国策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

国策,就是立国之策、治国之策的意思。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那些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可见,基本国策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应是基本国情决定的某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的系统对策,反映了国家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国家意志,具有高层次、长时效、广范围 、跨部门等特点。任何一类“基本国策”的制定、实施情况,都会对国家全局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

四、中国基本国策有哪些?

(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三)科教兴国。。(四)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耕地保护,男女平等,一共6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男女平等(不知道算不算)

计划生育

男女平等

改革开放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节约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新中国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就是中央制定的那些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

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的确立: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鼓励公民晚婚晚育[1]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 [1]

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 [1]

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重大意义:截至2002年,实行基本国策20年,中国少出生人口近3亿。在基本国策确立的1982年年末,中国的总人口为10.1654亿;2001年末,总人口为12.7627亿。专家分析证明,如果不采取计划生育措施, 当时人口可能已近16亿。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重大意义:性别政策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障了妇女权益,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程度提高了。妇女劳动就业和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的卫生保健状况得到改善。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对外开放

基本国策的确立:2007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十七大报告》第五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基本内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五点要求:[1]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扎实促进互利共赢,维护和完善全球经贸体系;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依法保护中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节约资源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条:“节约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基本内容: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重要举措:节能目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耗能大户每年提交用能报告,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促进节能有激励政策,国家对生产、使用法律规定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保护环境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重要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8年全国人大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重要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未来15年的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规划期内,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水土保持(这个似乎没有定论)

初次领袖讲话:1997年

①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规划,坚持不懈,长期奋斗”

② 2004年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水土保持、牧区水利和预防传染病项目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2]

文件规定: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

初次文件明文规定:1993年

①1982年《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第二条“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是: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

②1991年《水土保持法》第四条“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第五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要职责,采取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

政策制定环节:通过《水土保持法》、1993年《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对相关政策中体现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精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相关法规中并未明确水土保持是基本国策)[2]

《水土保持法》中有相关规定(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另外,目前通过“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在政策实施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三权”即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监督权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法及实施条例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审批权是指对从事与水土保持有关的生产建设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报的水土保持方案有审批的权利。收费权是指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有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的权利。“一案”即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大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依照矿山资源法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三同时”即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2]

现状及意义:①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的1/3,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界中的水土资源条件。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②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水土保持就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重要的举措[2]

1、计划生育

2、男女平等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简称保护耕地)

4、保护环境

5、对外开放

6、节约资源

7、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