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海世纪 > 正文

如何全面阐述和评价郑和下西洋

2023-09-10 02:17:53  来源:网络   热度:

郑和下西洋介绍:

郑和下西洋

(明朝历史事件)

编辑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 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1-7]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8]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9]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10]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11] 、“国用充足”[12-13]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评价

编辑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

梁启超:“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穆斯林太监郑和的一生,是中国明成祖时期海洋扩张政策“最惊人的展现”。

郑和的成就清楚证明中国有称霸海洋成为海洋帝国的潜力,东南亚攸关中国经贸和国防的港口,郑和采取了积极干预内政手法。

意义

编辑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促进海外贸易

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师,夺得帝位,赏赐功臣士兵,召集天下儒生编辑永乐大典,造大船,遣太监郑和六下西洋,遣大兵攻打越南,又营建北京宫殿,用南方五省赋税,历14年营建武当山道观,所费以万万计,致使国库空虚,馈饷空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推动下西洋,扩大海外贸易。根据学者估计,下西洋贸易开放政策,为明朝政府带来的利益,至少合黄金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另外,得到明室发出勘合的藩属国因可以于3个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宁波通商而向明朝国内输入了西洋货品,如芦荟、金镶戒指。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功迹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及苏门答腊君主、惩治了海盗并扶植马六甲一小渔村将其变成一强大国及货品转运站。

影响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1409年郑和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而且明成祖是个军人,他想要超越成吉思汗式的功业,然而陆地上的帖木儿帝国、亦力把里、北元残部已经内附称臣,为了战争而生的朱棣只能领着大军满世界发泄他心中军人的欲望,既然陆地上再无对手明成祖只好把扩张的目光放到海上。使明朝时的中国成了拥有东南半岛、朝鲜半岛横跨两半球的帝国,兼海权与陆权一体。乃至明亡后朝鲜屡发“朝鲜乃大明之朝鲜也”之类言论。包括几任国王在内,朝鲜也不乏以“驱逐鞑虏,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极端复国主义者,朝鲜的孝宗国王甚至有“养精兵十万,出其不意,直抵关外”的具体军事构想。19世纪下半叶还有朝鲜儒生自豪地说“唤我作大明人”。

意义

编辑

英国前

证明郑和舰队环游世界的《天下总舆地图》

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洋洲等地。证据出自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由于大明永乐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资料全烧了,所以国人今天看不到了。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再没有此类的壮举。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1409年郑和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2012・鄂州)“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2018・孝感)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指南针。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派郑和出使西洋。

(2015・孝感)“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2015・十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周热门